心律失常背后的科学

2025-01-28 12:46:54       26次阅读

心律失常的成因与病理机制

心律失常的成因复杂,涉及心脏电生理特性异常、心脏结构变化及神经激素调节失衡等因素。在冠心病背景下,心律失常的成因包括:

冠状动脉硬化

:作为冠心病的常见病因,可导致心肌缺血,影响心脏电生理特性,引发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损害心脏传导系统,引起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律不齐。

心脏纤维化

:长期心肌缺血或其他心脏疾病可能引起心脏组织纤维化,影响心脏电生理特性,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离子通道功能失调

:心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负责维持心脏电活动,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诊断工具

心律失常的诊断依赖以下医学检查技术:

心电图(ECG)

:作为常用的诊断工具,可记录心脏电活动,识别异常心律模式。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长时间连续记录心脏电活动,捕捉间歇性或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

植入式心脏监测器

:对高风险患者,实时监测心脏活动,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心脏电生理研究

:通过导管进入心脏,直接测量心脏电活动,确定心律失常原因。

心脏磁共振成像(MRI)

:提供心脏结构图像,识别心肌肥厚或心肌梗死区域。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多样,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心律失常类型选择:

药物治疗

:通过调整心脏电生理特性和神经激素反应控制心律失常,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等。

电生理干预

:包括心脏复律和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复律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心律,心脏起搏器定时发放电脉冲,维持正常节律。

射频消融术

:微创手术,通过热能或冷冻技术消除心脏异常电生理通路,治疗心律失常。

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性

冠心病患者预防心律失常至关重要,有效预防措施包括: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可降低心律失常风险。

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等基础疾病是心律失常危险因素,控制这些疾病有助于预防心律失常。

定期体检

:定期心电图检查和其他心脏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

心理干预

:心理压力和焦虑是心律失常诱因,适当的心理干预和放松技巧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心律失常作为常见心脏疾病,科学诊断、个体化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对控制病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张颢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下一篇双免疗法联合手术:结直肠癌患者治愈率的新提升
上一篇肝癌介入后续治疗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