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卵巢癌与治疗手段
引言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新增卵巢癌病例约25万例,其中约15万人因该病死亡。卵巢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晚期才被发现,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然而,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早期诊断,卵巢癌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的。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预防卵巢癌以及现有的治疗手段。
卵巢癌的预防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卵巢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是早期发现卵巢癌的有效方法。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包括盆腔检查、CA-125血液检测和超声检查。如果有异常出血、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口服避孕药
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可以显著降低卵巢癌的风险。研究显示,使用口服避孕药5年以上,卵巢癌的风险可降低50%。这是因为口服避孕药可以抑制排卵,减少卵巢上皮细胞的损伤和修复次数,从而降低癌变的风险。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口服避孕药,并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保持健康体重
肥胖是卵巢癌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脂肪组织可以产生雌激素,过多的雌激素会增加卵巢癌的风险。因此,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维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预防卵巢癌。每日摄入均衡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避免高危因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卵巢癌或乳腺癌病史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较高。建议这类女性进行基因检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激素替代疗法: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HRT)会增加卵巢癌的风险。因此,使用HRT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尽量选择最低有效剂量,并定期进行卵巢检查。
生育和哺乳:多次妊娠和长期哺乳可以降低卵巢癌的风险。这是因为妊娠和哺乳期间卵巢暂停排卵,减少了卵巢上皮细胞的损伤和修复次数。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患癌风险。戒烟和适度饮酒有助于预防卵巢癌。
减压放松: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影响内分泌平衡,增加患癌风险。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卵巢癌的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全面分期手术:对于早期卵巢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通常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可以彻底去除病灶,减少复发风险。
减瘤手术:对于晚期卵巢癌,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切除肿瘤,减少肿瘤负荷,为后续的化疗创造条件。减瘤手术通常与化疗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术后护理:手术后需定期复查,监测恢复情况,预防并发症。术后可能需要辅助放疗或化疗,以提高治愈率。
化学治疗
常用药物:顺铂、卡铂、紫杉醇等。化疗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常用于晚期卵巢癌或复发性卵巢癌。
治疗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手术或放疗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疗程较长,需定期监测疗效和副作用。
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奥拉帕尼(Olaparib)等。靶向治疗通过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更精准地作用于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适应症: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性卵巢癌,尤其是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例如,贝伐珠单抗可以阻断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奥拉帕尼是一种PARP抑制剂,适用于BRCA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和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免疫治疗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帮助其识别并消灭癌细胞。
适应症: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性卵巢癌,尤其是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免疫治疗通常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放射治疗
外照射:通过体外放射源发射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适用于不能手术或晚期卵巢癌患者。
内照射(近距离放疗):将放射源直接放置在肿瘤附近,进行局部治疗。常与外照射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放化疗联合:放疗与化疗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适用于晚期卵巢癌。
综合治疗
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不同分期的卵巢癌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早期卵巢癌通常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晚期卵巢癌则更多采用化疗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手段。
多学科协作:卵巢癌的治疗需要妇科肿瘤医生、放射肿瘤医生、病理医生、影像科医生等多学科团队的协作,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结语
卵巢癌虽然是一种严重的妇科恶性肿瘤,但通过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使用口服避孕药、保持健康体重等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病风险。一旦确诊,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广大女性更好地了解卵巢癌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远离卵巢癌的威胁。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张诚胜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