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理解其原理与防治的医疗科普
肠梗阻,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发病原理复杂且多样,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本 文将从肠梗阻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肠梗阻的定义
肠梗阻,顾名思义,是指肠道内的内容物(如食物残渣、气体、液体等)因各种原因无法顺 利通过肠道,导致肠道部分或完全阻塞的一种病理状态。这种阻塞会引起肠道功能的紊乱, 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腹痛、呕吐、腹胀、便秘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 紊乱,危及患者生命。
二、肠梗阻的分类
根据肠梗阻的不同病因和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 1. 机械性肠梗阻: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由肠道肿瘤、术后粘连带压迫、肠外病变 压迫(如疝气)、肠扭转等原因引起。这些因素导致肠腔狭窄或完全闭塞,使肠内容物无法 顺利通过。 2. 动力性肠梗阻:又称麻痹性肠梗阻,主要由肠道菌群失调、服用某些药物(如氯丙嗪)、 手术麻醉时间过长等原因引起。这些因素导致肠壁肌运动紊乱,肠蠕动丧失,从而影响肠内 容物的正常通过。 3. 血运性肠梗阻:主要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这些因素导致肠管 血运障碍,肠管失去蠕动能力,虽然肠腔未完全阻塞,但肠内容物仍无法正常运行。
三、肠梗阻的病因
肠梗阻的病因多种多样,除了上述分类中提到的具体原因外,还包括肠道炎症(如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肠套叠等。此外,腹部手 术后的粘连、肠道寄生虫感染、腹部外伤等也可能导致肠梗阻的发生。
四、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1. 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从轻微不适到剧烈难忍,通常发生在腹部特定区域,如肚脐周 围或下腹部。 2. 呕吐:肠梗阻时,胃肠道压力增加,可引起恶心和呕吐。呕吐物初期可能是胃内容物,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变得黏稠、恶臭,甚至带有粪便味道。 3. 腹胀: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无法正常通过,导致腹胀。患者可能感到腹部胀满、腹围增 大,并可能伴有明显的肠鸣音。 4. 便秘:患者可能出现便秘、排便次数减少或无法排便的情况。即使有便意,也可能无法 顺利排出大便。 5. 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肠梗阻时,肠道内的液体无法正常吸收,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
风险增加。患者可能出现口渴、尿量减少、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
五、肠梗阻的诊断方法
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方法: 1. 临床检查和评估:包括完整的家族史、过去病史、临床表现以及体格检查。 2. 血清学检查:通常包括血清电解质、生化指标和白细胞计数等,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3. 影像学检查:如 X 线、CT 或 MRI,可直观地显示肠道的形态和位置,有助于确定肠梗阻 的部位和程度。 4. 胃肠造影: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造影剂,观察造影剂在肠道内的流动情况,以判断肠梗阻 的有无及部位。 5. 小肠内镜检查:对于难以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的病例,可考虑使用小肠内镜检查,以确 定肠梗阻的具体位置和原因。
六、肠梗阻的治疗原则
肠梗阻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具体选择取决于梗阻的原因、性质、部 位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胃肠减压、液体治疗、营养支 持治疗和抗生素治疗等,旨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降低肠内张力、防治感染等。手术治疗则 旨在解除梗阻原因,恢复肠道通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方式可能包括粘连松解术、 肠切除吻合术、肠造口术等。
七、肠梗阻的预防
预防肠梗阻的关键在于保持肠道的健康和通畅。具体措施包括: 1. 饮食均衡: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以促进肠道蠕动,预 防便秘和肠道堵塞。 2. 适度运动: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肠道功能紊乱。 3.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泻药、止泻药和镇痛药等会影响肠道运动的药物。对于长期服用药 物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监测和调整。 4. 定期体检:特别是肠胃相关科室的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肠道问题并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外科急腹症,其发病原理复杂且多样。通过了解其定义、分 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 疾病,保护肠道健康。
陈鑫
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