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检查:洞悉疾病原理,守护肠道健康
肠癌,作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显著增长趋势,尤其在城 市地区更为突出。了解肠癌的发病机制、早期症状及检查方法,对于预防和及早发现肠癌至 关重要。本文将从肠癌的发病原理出发,介绍几种常见的检查手段,帮助大家更好地守护肠 道健康。
一、肠癌的发病原理
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步骤过程,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 慢性炎症及肠道息肉等多个方面。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肠癌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果家族中有肠癌患者,特别是直 系亲属中有多位患者,其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这部分人群应定期进行基因检测,以便早期 发现潜在风险。
2. 饮食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肠癌的重要诱因。长期摄入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的食 物,如红肉、加工肉类、油炸食品等,会增加肠道负担,促进肠道细胞异常增殖。同时,缺 乏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会降低肠道蠕动,增加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 时间,从而增加肠癌风险。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污染、辐射暴露等。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重 金属等,会增加肠道细胞受损的风险,进而诱发癌变。
4. 慢性炎症:慢性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导致肠道黏膜反复受损和修复,形成 息肉等癌前病变。这些息肉在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可能逐渐恶变为肠癌。
5. 肠道息肉:肠道息肉是肠癌的重要前驱病变。大多数肠癌是在息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肠道息肉,对于预防肠癌具有重要意义。
二、肠癌的常见检查手段
针对肠癌的筛查和诊断,临床上有多种检查手段可供选择。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检查方法:
1. 血常规检查:虽然血常规检查不能直接诊断肠癌,但可以通过观察血小板和白细胞等指 标的异常变化,为医生提供初步的诊断线索。肠癌患者往往会出现血小板降低和白细胞升高 的现象。
2. 肛门指检: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检查方法,特别适合直肠下端的肿瘤筛查。通过医生 的手指触摸,可以发现距肛门约 7 厘米以内的肿瘤。
3. 便常规检查: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出现便血的症状。便常规检查可以通过 观察粪便中是否含有血液或黏液,初步判断肠道是否存在病变。
4. 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诊断肠癌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通过肠镜,医生可以直观地观 察到肠道内的病变情况,包括息肉、肿瘤等。同时,肠镜还可以进行病理活检,为确诊提供 可靠依据。
5. 钡灌肠检查: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将钡剂注入肠道中,通过 X 线观察肠道形态的改变, 以判断是否存在病变。这种方法对于发现肠道狭窄、溃疡等病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6. CT 检查:CT 检查可以提供肠道及周围组织的详细图像,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及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肠癌的预防与早期发现
肠癌的预防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建议大家减少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食物 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比例;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吸烟、饮酒等 不良嗜好。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肠癌病史者、慢性肠道炎症患者等,应定期进 行肠道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病变。
此外,重视肠癌的早期症状也是预防肠癌的重要手段。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 交替出现)、腹部不适等都可能是肠癌的早期信号。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肠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但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肠道健 康检查以及重视早期症状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肠癌的发病风险并实现早期发现、早期 治疗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关注肠道健康,守护生命的美好。
田丹
河源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