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认识、预防与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可能 对生命健康构成威胁。本文将详细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成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 及治疗策略,并重点探讨其预防方向,以期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成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由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其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吸烟:吸烟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 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炎症和斑块形成,进而引发血管狭窄或闭塞。 2.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3. 高血脂:血脂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会促进脂质在血管 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管病变,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 硬化的发展。 5. 年龄与遗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此外,遗传因素也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
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间歇性跛行: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随着 病情进展,行走距离逐渐缩短。 2. 患肢发凉:由于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患肢皮肤温度降低,感觉发凉。 3. 皮肤苍白或发绀:严重缺血时,患肢皮肤可能出现苍白或发绀的现象。 4. 疼痛与麻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常出现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 夜间睡眠。 5. 肌肉萎缩与坏死:长期缺血可能导致患肢肌肉萎缩、坏死,甚至出现坏疽、溃疡等严重 后果。
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辅助检查 包括下肢动脉彩超、CT 血管成像(CTA)、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这些检查可以明 确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策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常用药物包括降脂药物、降压
药物、降糖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脂、血压、血糖水平,减少血管壁 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成形术、内膜剥脱术、旁路移植术等。血管成形术通 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恢复血管通畅;内膜剥脱术适用于短段病变的髂-股动脉闭塞;旁路 移植术则通过建立新的血管通道绕过病变部位恢复血流。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下肢动脉供 血,缓解患者症状。
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预防方向
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习惯。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 措施:
1.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限酒有助 于降低患病风险。 2.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危险因 素。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手段控制这些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3. 均衡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控制体重和血糖。建议多摄入富含纤 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同时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 入。 4.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降低血脂水平。建议每周进 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 措施。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查。
黄晓忠
广东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