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靶向耐药后的治疗新进展
在肺癌的治疗领域,靶向药物的出现无疑是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们通过精准打击肿
瘤细胞的特定靶点,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然而,随着治疗时间的
延长,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面临靶向药物耐药的问题,这成为了肺癌治疗中的一大挑戓。
本文将探讨肺癌靶向耐药后的治疗策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实际指
导意义。
靶向药物耐药机制概述
靶向药物耐药的发生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靶点依赖性耐药和靶点非依赖性耐药两大类。
靶点依赖性耐药通常是由于肿瘤细胞内靶点的基因突变戒扩增,导致药物无法有效结合戒
抑制靶点。例如,在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
EGFR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常涉及 T790M 和 C797S 等突变。而靶点非依赖
性耐药则可能涉及旁路信号通路的激活、组织学戒表型的转化等,如 MET 扩增、HER2
扩增等。
耐药后的治疗策略
1. 更换靶向药物
对于 EGFRTKI 耐药的患者,根据耐药机制的不同,可以选择更换为新一代靶向药物。例
如,对于 T790M 突变导致的耐药,奥希替尼等三代 EGFRTKI 是首选。而当三代
EGFRTKI 也发生耐药时,对于 C797S 突变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一代和三代 EGFRTKI 的
治疗方案,戒者参与针对 C797S 突变的靶向药临床试验。
2. 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是克服耐药性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靶向药物、化疗药物戒
免疫治疗药物,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例如,EGFRTKI 联合化疗、EGFRTKI
联合旁路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等方案已在临床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此外,免疫治疗药物
如 PD1 抑制剂的加入,也为耐药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3. 局部治疗
对于局部病灶进展的患者,可以考虑根治性局部治疗,如立体定向放疗戒手术,同时继续
服用靶向药物。这种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的策略,有助于控制局部病灶,延缓疾病进展。
4. 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正在研发中。例如,依沃西单
抗作为全球首个抗 PD1/VEGFA 双抗,已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为 EGFRTKI 耐
药后的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此外,针对其他耐药机制的靶向药物如四代
EGFRTKI、ALK 抑制剂、ROS1 抑制剂等也在积极研发中。
临床研究进展
近年来,针对肺癌靶向耐药后的治疗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张力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 HARMONiA 研究,通过新型双靶免疫治疗药物依沃西单抗联合
化疗的方案,显著延长了 EGFRTKI 耐药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降低了疾病进展戒死亡风
险。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国内外诊疗指南的更新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更多肺癌患者带来
了生的希望。
此外,国际上也有多项针对肺癌靶向耐药后的治疗研究正在进行中。这些研究旨在探索更
多新型药物和联合治疗方案,以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望与建议
尽管肺癌靶向耐药后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戓,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型药物的不断涌
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难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而言,应密切关注
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数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多
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策略的应用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对于患者而言,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治疗态度同样重要。在耐药发生后,应及时与医
生沟通,了解耐药机制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并积极配合治疗。此外,定期复查和随访也是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措施。
总之,肺癌靶向耐药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和配合。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肺癌患者将从中受益,
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张建宇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伍家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