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后发热应对全攻略
在现代医学领域,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且极具潜力的治疗手段,正逐步改变着许多癌症
患者的治疗格局。它通过激活或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从而
达到控制病情甚至治愈疾病的目的。然而,如同其他治疗方法一样,免疫治疗也可能伴随
一系列副作用,其中发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本文将深入探讨免疫治疗后发热的原因分析、
处理策略及疾病预防管理,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实用指导。
一、免疫治疗后发热的机理探析
免疫治疗后出现发热,其背后机制复杂多样。首先,免疫药物如 PD1/PDL1 抑制剂等,
能够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使得免疫系统“觉醒”,对肿瘤细胞发起猛烈攻击。
这一过程中,免疫细胞(如 T 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发热。
其次,部分免疫治疗药物可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调节失衡,进而产生发
热症状。此外,药物过敏、感染(由于免疫治疗可能暂时削弱患者的免疫力)等也是不可
忽规的发热原因。
二、发热症状的分析与识别
免疫治疗后出现的发热,其特点往往与常觃感染性发热有所不同。首先,它可能发生在治
疗开始后的任何时间,且持续时间不一,从短暂的低热到持续的高热都有可能。其次,患
者可能伴随有寒战、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但并不一定伴有明显的感染灶表现,如
咳嗽、咳痰、腹痛等。因此,对于这类发热,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治疗史、症状
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仔细鉴别。
三、发热的处理策略
1. 密切观察与评估:首先,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同时评估其精神状态、食欲、体
力活动能力等指标,以初步判断发热的严重程度及可能原因。
2. 物理降温与药物干预:对于低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冷敷等;若
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高热,应及时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以缓解
患者不适。
3. 病因治疗:若发热由明确感染引起,应根据病原体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进行治疗。对于免疫治疗引起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可能需要暂停免疫治疗,并考虑使
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
4. 支持治疗:保证患者充足的水分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抵
抗力;必要时,可进行输血、输白蛋白等支持治疗。
四、疾病预防与管理
1. 预防感染:免疫治疗期间,患者免疫力可能有所下降,因此应特别注意预防感染。保持
个人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与感染患者的接触。
2. 密切监测:定期进行血常觃、肝肾功能、免疫指标等实验室检查,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免
疫相关不良反应。
3. 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免疫治疗的相关知识,包括可能的不良反
应及应对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4. 多学科协作:免疫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肿瘤学、免疫学、感染病学等。因此,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监测计划,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
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免疫治疗后发热虽为常见不良反应,但通过科学的分析、合理的处理及有效的预防
措施,可以将其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低。临床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努力,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刘文欣
天津市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