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免疫治疗中的免疫不良性反应:理解与应对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免疫治疗已成为肝癌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特别是以免 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在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显著 疗效。然而,免疫治疗并非没有风险,其伴随的免疫不良性反应(irAEs)需要患者和医生共 同关注与妥善管理。本文将从肝癌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常见免疫不良性反应及其应对措施 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一篇详尽的医疗科普文章。
一、肝癌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恢复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免疫检 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们能够阻断肿瘤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分子,如 PD-1 (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其配体 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结合,从而解除免疫系统的 抑制状态,增强 T 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二、肝癌免疫治疗中的常见免疫不良性反应
尽管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其伴随的免疫不良性反应也不容忽视。这些 反应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免疫系统的多个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皮肤不良反应
皮肤毒性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约 30%-50%的患者会出现 不同程度的皮疹、瘙痒、白癜风等症状。其中,皮疹多为轻至中度,可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 或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严重皮疹(如史提芬强生症候群、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 则需住院接受静脉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2.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毒性也是免疫治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表现为腹痛、腹泻、结肠炎等症状,严重 时可导致便血和肠梗阻。对于轻度免疫相关性肠炎,可继续免疫治疗并观察病情变化;而对 于中重度肠炎,则需暂停免疫治疗,并给予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
3. 内分泌毒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还可能引起内分泌系统的不良反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 亢进、垂体炎等。这些反应通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疲劳、恶心、头痛等。一旦出现内 分泌毒性,需根据具体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补充甲状腺素、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等。
4. 肺毒性
免疫相关性肺炎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免疫不良性反应,表现为呼吸短促、咳嗽、胸痛等 症状。与其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相比,肺炎的发生时间相对较晚,但一旦出现需立即就医治 疗。对于轻度肺炎,可暂停免疫治疗并观察病情变化;而对于中重度肺炎,则需使用激素或
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必要时需住院治疗。
5. 其他不良反应
此外,免疫治疗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毒性(如格林-巴利综合征)、免疫性心肌炎、免疫 性肝损伤等不良反应。这些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需根据具体症状进行 针对性治疗。
三、应对免疫不良性反应的策略
面对免疫不良性反应,患者和医生需采取以下策略进行应对:
1. 早期识别和评估
在免疫治疗期间,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医生则需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对免疫不良性反应进行早期识别和评估。
2.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免疫不良性反应,医生需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轻度 反应,可继续免疫治疗并观察病情变化;而对于中重度反应,则需暂停免疫治疗并给予相应 的药物治疗或支持治疗。
3. 多学科协作
免疫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肿瘤学、免疫学、皮肤病学、呼吸内科等。因此,在
应对免疫不良性反应时,需加强多学科协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管理策略。
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是应对免疫不良性反应的重要环节之一。医生需向患者详细介绍免疫治疗的相 关知识、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和心理预期。同时,还 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总之,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但其伴随的免疫不良性反应也需引起患者和 医生的共同关注。通过早期识别、个体化治疗、多学科协作及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等措施, 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免疫不良性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存质量。
翟珂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