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的疾病原理及诊断
肾癌,又称为肾细胞癌或肾腺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了解肾癌 的疾病原理及其诊断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以及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肾癌的疾病原理
肾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数研究认为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遗传、环 境、生活习惯等。
1. 遗传因素:肾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某些遗传病, 如视网膜血管瘤病、遗传性乳头状肾细胞癌等,都与肾癌的发生有关。这些疾病通常伴有特 定的基因突变或缺失,增加了患肾癌的风险。
2. 环境因素:吸烟是肾癌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可以通过肺部血管 进入血液,再经过尿液排出时,对肾脏细胞造成损害,从而引发癌变。此外,肥胖、高血压、 长期接触某些有毒物质(如镉、除草剂等)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等也被认为与肾癌的发生有关。
3. 其他因素:一些医源性因素,如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那西丁、某些利尿剂等)以及 放射治疗等,也可能增加肾癌的发病风险。此外,慢性肾病、需要透析的患者,其肾癌的发 病率也相对较高。
二、肾癌的诊断方法
肾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目前,肾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以 下几种方法:
1. 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是一种经济、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肾脏占位性病 变。虽然单纯依靠超声检查不能确诊肾癌,但它可以作为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
2. CT 检查:CT 检查是诊断肾癌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平扫 CT 可以发现肾脏占位性病 变,但难以区分良恶性。增强 CT 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密度以及与周围组 织的关系,有助于确诊肾癌。
3. 磁共振成像(MRI):MRI 可以清晰地显示肾脏肿瘤的形态、边缘和内部结构,对于诊断 肾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别是在显示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受累及周围脏器侵犯方面,MRI 优于 CT。
4. 穿刺活检:对于不能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的肾脏占位性病变,可以考虑进行穿刺活检。 这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通过细针插入肿瘤内取出少量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肿瘤 的性质和病理类型。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检查方法,如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也可以为肾癌
的诊断提供辅助信息。
综上所述,肾癌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因此,在预 防肾癌方面,应尽量避免吸烟、保持健康体重、均衡饮食、减少接触有毒物质等。同时,定 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也是早期发现肾癌的重要手段。对于疑似肾癌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 全面检查,以便确诊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彭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