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药物不良反应:医疗科普指南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免疫疗法已成为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免疫药物通 过激活或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然而, 正如“是药三分毒”,免疫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本文 旨在为广大患者及家属提供一份关于免疫药物不良反应的医疗科普指南,帮助大家更好地理 解和应对这些挑战。
一、免疫药物的基本原理
免疫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免疫系统的特定检查点(如 PD-1、PD-L1 等)来恢复或增强机体的 抗肿瘤免疫反应。这些检查点原本是免疫细胞为了防止过度反应而设置的“刹车”机制,但 在肿瘤患者中,这些机制往往被肿瘤细胞利用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免疫药物通过阻断这 些检查点,使免疫细胞能够重新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二、免疫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免疫药物的不良反应通常涉及多个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皮肤、胃肠道、内分泌、肝脏、肺部 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
1. 皮肤反应
- 表现:皮肤反应是免疫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包括皮疹、瘙痒、红斑、白癜风等。
这些反应大多发生在治疗早期,但也可能在治疗数月后出现。
- 应对策略: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无刺激性的护肤品;避免在强紫外线下暴露;穿宽松、
柔软的棉质衣物;不要搔抓受损的皮肤;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外用或口服药物治疗。
2. 胃肠道反应
- 表现:胃肠道反应也是免疫药物的常见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
等。这些症状可能与肠道的免疫反应有关。
- 应对策略:调整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少量
多餐,保持水分摄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物或调整治疗方案。
3. 内分泌系统反应
- 表现:免疫药物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甲状腺功能 亢进(甲亢)、垂体炎等。甲减表现为乏力、疲劳、情绪低落等;甲亢则表现为多食、烦躁、 心悸等。
- 应对策略: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对于甲减患者,可口服左甲
状腺素补充甲状腺激素;甲亢患者则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缓解症状。
4. 肝脏毒性
- 表现:免疫药物可能导致肝脏损伤,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或胆红素升高。多数患者无症
状,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厌食等症状。
- 应对策略: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发
现异常时及时停药或调整治疗方案;遵医嘱使用保肝药物。
5. 肺部反应
- 表现:免疫相关性肺炎是较为严重的免疫药物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呼吸困难、干咳、
发热等症状。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病情可能迅速恶化。
- 应对策略: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状况,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就医;对于症状 轻微的患者,可暂停用药并密切观察;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住院治疗并永久停用免疫治疗。
6. 其他系统反应
- 免疫药物还可能引起心血管系统(如心肌炎)、神经系统(如重症肌无力)、肾脏(如 急性肾损伤)等系统的不良反应。这些反应虽然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也可能对患者的生 命安全构成威胁。
- 应对策略: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各系统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并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如何降低免疫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1. 严格筛选患者:在使用免疫药物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排除不适合接受免 疫治疗的患者。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3. 密切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 反应。 4. 综合治疗:将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化疗、放疗等)结合使用,提高治疗 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四、结语
免疫药物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其不良反应也 不容忽视。通过科学的评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密切的监测以及综合治疗等手段,我们可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免疫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希望本文能 为广大患者及家属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刘吉孝
汶上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