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癌的新辅助治疗:探索与希望
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种起源于肝内二级及以上胆管分支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 肝脏恶性肿瘤的 10%至 15%,且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 ICC 发病隐匿、 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侵袭性强,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预后较差。尽管根治性 手术切除是目前可能治愈 ICC 的唯一方式,但术后复发率高达 60%以上,5 年生存率仅为 25% 至 40%。因此,新辅助治疗作为 ICC 围术期的重要治疗手段,正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新辅助治疗的定义与意义
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恶性肿瘤手术前给予全身或局部治疗,旨在缩小肿瘤体积、预防或消灭手 术前可能存在的微转移,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并改善患者的预后。这一策略在黑色素瘤、 胰腺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并在 ICC 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新辅助治疗的潜在优势
1. 缩小肿瘤体积:新辅助治疗可以通过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等手段,有效缩小肿瘤体积, 使其更易于手术切除,从而提高根治性切除率(R0 切除)。 2. 降低术后复发风险:通过术前治疗,可以消除或减少潜在的微转移病灶,从而降低术后 复发的风险。 3. 改善预后:多项研究表明,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相比单纯手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 存时间和生存率。
新辅助治疗的方法
1. 化疗:化疗是 ICC 新辅助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如奥沙利铂) 是常用的化疗方案。尽管目前针对单纯新辅助化疗有效性的大样本研究较少,但已有研究显 示其能够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
2. 放疗:放疗在 ICC 新辅助治疗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能够显著提 高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且安全性良好。
3. 靶向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靶向治疗在 ICC 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泛。培米替尼(pemigatinib)和福巴替尼(futibatinib)等 FGFR 抑制剂已被美国食品药物管 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胆管癌,尽管目前尚无 FGFR 抑制剂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的相关报道,但其 在未来 ICC 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4.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尽管 ICC 的免疫治疗应答率较 低,但通过深入研究肿瘤-免疫相互作用的机制,并结合靶向治疗,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 果。例如,术前度伐利尤单抗联合传统化疗方案治疗高复发风险 ICC 患者的临床试验正在进 行中。
新辅助治疗的选择与争议
目前,ICC 新辅助治疗的选择标准尚未统一。对于可切除的 ICC 患者,新辅助治疗可能改善 预后;对于不可切除的 ICC 患者,新辅助治疗则可以增加根治性切除的机会。然而,尚不清 楚在新辅助后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是否比直接手术切除的患者生存率更高。因此,需要更多前 瞻性的数据来确定可切除 ICC 患者中的潜在获益人群。
此外,新辅助治疗也存在一些争议。例如,新辅助治疗的毒性反应、治疗时机、治疗周期等 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规范。同时,新辅助治疗的效果也受到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患者 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未来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ICC 的新辅助治疗将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 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高效、低毒的新辅助治疗药物和方案的出现,为 ICC 患者带来更好 的治疗效果和更长的生存期。同时,多学科团队的综合治疗模式也将成为 ICC 治疗的重要趋 势,通过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实现对 ICC 患者的个体 化精准治疗。
总之,肝内胆管癌的新辅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目前 仍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有理由相 信新辅助治疗将在 ICC 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王安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月湖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