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管癌:疾病原理与医疗科普

2024-08-28 16:35:01       3610次阅读

肝外胆管癌:疾病原理与医疗科普

肝外胆管癌,作为一种发生在肝外胆管系统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 呈上升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文将从肝外胆管癌的基本原理出发, 介绍其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以期为公众提供全面而科学的医疗科普知识。

一、肝外胆管癌的基本原理

肝外胆管癌,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肝总管、胰腺上胆总管等肝外胆管系统 的恶性肿瘤。这些肿瘤可以起源于胆管的任何部位,但肝门胆管癌(又称 Klatskin 肿瘤) 尤为常见,约占所有肝外胆管癌的 50%以上。肝外胆管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 素的相互作用,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二、病因探索

肝外胆管癌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知多种因素与其发病密切相关。首先,慢性 胆管炎症和结石是公认的危险因素。约 16%至 30%的肝外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长 期结石刺激可能导致胆管上皮发生增生性改变,进而诱发癌变。其次,先天性胆总管囊 肿患者胆管癌的发病率也较高,囊肿内的结石形成和细菌感染可能促进癌变的发生。此 外,溃疡性结肠炎、胆道血吸虫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也是肝外胆管癌的潜在风险 因素。

三、症状表现

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但进行性梗阻性黄疸是其最典型的表现。由于肿瘤阻 塞胆管,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引起黄疸、皮肤瘙痒、尿色深黄等症状。随着病 情的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晚期患者还可能并发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四、诊断方法

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依赖于多种检查手段的综合应用。首先,通过 B 超、CT、MRI 等影像 学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次,血液检查如肝功 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可为诊断提供辅助信息。最重要的是,通过内镜逆行胰胆 管造影(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等介入性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胆管内病 变情况,并获取病理组织进行确诊。

五、治疗进展

肝外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手段。手 术治疗是肝外胆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胆管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等。手术可以彻底切除肿瘤,是治愈肝外胆管癌的最有效方法。然而,由于肝外胆管癌 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

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放疗和化疗可以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化疗则通过药物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近年来,随 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如经皮经肝胆管镜下胆管内支架植入、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等也逐渐成为肝外胆管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此外,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正在逐步应用于肝外胆管癌的治疗中。免疫 治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杀死癌细胞,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虽然目前免疫治疗 在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其前景广阔,值得期待。

六、结语

肝外胆管癌作为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 通过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肝外胆管癌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和早期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同时,医疗工作者也应不断学习和掌握 最新的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服务。

王若愚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长海院区

下一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患者桥接移植的注意事项
上一篇ICC 的医学探索:一项基于疾病原理的前沿技术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