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筛查:守护健康的早期防线
在现代医学的广阔领域中,肿瘤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防治工作始终是 全球医疗界关注的焦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肿瘤筛查 作为实现肿瘤“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关键策略,正逐步从专业领域 走向大众视野,成为守护人们健康的重要防线。
一、肿瘤筛查的意义
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俗称“癌症”),其发生发展往往隐匿而迅速,一旦进入中晚期, 治疗难度和费用均大幅增加,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也大打折扣。因此,通过科学的筛查手段, 在肿瘤尚未出现明显症状前或处于可治愈阶段即被发现,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此外,早期干预还能有效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促进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肿瘤筛查的原则与方法
1. 个体化筛查:不同肿瘤类型具有不同的发病风险因素,如遗传、年龄、性别、生活习惯 等。因此,肿瘤筛查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筛查计划。例如,长期吸 烟者应定期进行肺癌筛查,而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则应重视乳腺检查。
2. 多手段联合:肿瘤筛查并非单一方法的简单应用,而是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常见的筛 查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如 X 光、CT、MRI、 超声、内窥镜等)以及病理活检等。通过不同方法的优势互补,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定期与规律:肿瘤筛查需要定期进行,以便及时发现肿瘤的变化。同时,筛查的频率和 具体项目应根据个体风险水平进行调整,确保既不过度筛查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因疏忽而错 过最佳干预时机。
三、常见肿瘤的筛查建议
- 肺癌:对于长期吸烟者、有职业暴露史或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 - 乳腺癌:女性从 40 岁开始,应每年进行乳腺临床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高风险人群可提 前至 35 岁或考虑乳腺 X 线摄影(钼靶)检查。 - 结直肠癌:推荐从 50 岁开始,每年进行粪便隐血试验,每 5-10 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对于有家族史或高风险因素的人群,筛查年龄应提前。 - 宫颈癌:建议所有适龄女性(特别是性生活开始后的女性)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包括宫 颈细胞学检查(如 TCT)和 HPV 病毒检测。 - 前列腺癌:对于 50 岁以上男性,尤其是存在前列腺癌家族史的,可考虑进行血清前列腺 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直肠指检。
四、推动肿瘤筛查普及的措施
-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肿瘤筛查重要性的认识,普及科学的防癌知识,鼓励人们主动 参与筛查。 - 优化筛查服务:建立便捷的筛查服务网络,如设立社区筛查点、开展移动筛查车服务等, 降低筛查门槛,提高筛查覆盖率。 - 政策支持与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肿瘤筛查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完善筛查体系,保 障筛查质量和可持续性。 - 技术创新与应用:鼓励医疗技术创新,开发更加精准、便捷的筛查技术和设备,提高筛查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总之,肿瘤筛查作为肿瘤防治的重要一环,其普及与发展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具有深远意 义。通过科学的筛查策略、个体化的筛查方案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将肿瘤控 制在可防可治的范围内,为更多家庭带来健康与希望。
孙凯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