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疾病:揭秘口腔中的“隐形卫士”与健康密码
唾液腺,作为人体口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负责分泌唾液以助消化、保护口腔粘膜,还 参与维持口腔的湿润度和清洁度。然而,当这些“隐形卫士”遭遇疾病时,我们的口腔健康 乃至整体健康都可能受到威胁。本文将从唾液腺的结构功能、常见疾病类型、诊断方法及治 疗策略等方面,为您全面科普唾液腺疾病的相关知识。
一、唾液腺的结构与功能
唾液腺,又称涎腺,分为大唾液腺和小唾液腺两类。大唾液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它们各自拥有独立的导管开口于口腔,负责分泌大量的唾液。小唾液腺则分布于唇、舌、颊、 腭等部位的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内,数量众多,共同维持口腔的湿润环境。
唾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水、电解质、粘蛋白、酶类及免疫球蛋白等,具有润滑口腔、帮助消化、 抗菌防龋等多种功能。正常的唾液分泌对于维持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二、唾液腺疾病的常见类型
唾液腺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涎腺结石病、唾液腺炎、米古利兹氏病(舍格林氏综合征, 即口干综合征)、唾液腺良性肥大及唾液腺肿瘤等。
1. 涎腺结石病:最常见于颌下腺导管,表现为进食时疼痛及颌下腺肿胀。治疗通常以手术 摘除结石为主。
2. 唾液腺炎:可由涎腺结石、化脓菌、病毒或结核菌等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涎腺红肿、 胀痛及全身发热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因进行抗菌消炎或手术干预。
3. 米古利兹氏病(舍格林氏综合征):一种唾液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口干、眼干、 唾液腺肿大及关节病等症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通过中、西药对症治疗改善唾液分泌。
4. 唾液腺良性肥大:多由营养不良、肝炎、糖尿病等引起,表现为涎腺软性肿大但无不适。 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5. 唾液腺肿瘤: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发病率较高,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治疗需根据 肿瘤性质选择手术切除,必要时辅以放疗或化疗。
三、唾液腺疾病的诊断方法
唾液腺疾病的诊断依赖于多种检查手段的综合运用,包括体格检查、唾液腺分泌功能检查、 血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
1. 体格检查:通过触诊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等部位,初步判断有无肿物或囊肿,以及粘 膜是否有水肿、发红、干燥等情况。
2. 唾液腺分泌功能检查:通过给予酸性物质刺激腺体分泌,观察唾液分泌量和质量的变化, 评估腺体的分泌功能和导管的通畅程度。
3. 血液检查: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处于炎症状态,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的变 化可辅助诊断。
4.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MRI 等,能够清晰显示唾液腺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 对于发现肿瘤、结石等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四、治疗策略与预防
唾液腺疾病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对于结石病,通常采用手术摘除结石; 对于炎症性疾病,则需根据感染源进行抗菌消炎治疗;对于肿瘤性疾病,则需根据肿瘤性质 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预防唾液腺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口腔外伤和感染,定期进行口腔 检查以及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此外,增强身体免疫力、保持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也有助于 预防唾液腺疾病的发生。
总之,唾液腺作为口腔中的“隐形卫士”,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口腔健康和整体健 康。了解唾液腺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维护我们的口腔健康至 关重要。
郅克谦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