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保护剂的使用指南

2025-09-26 12:40:12       3059次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以骨破坏、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骨保护剂的应用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至关重要。

一、骨保护剂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骨保护剂主要包括双膦酸盐类和RANKL抑制剂两大类。双膦酸盐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从而降低骨破坏风险;RANKL抑制剂则通过阻断RANKL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上的RANK结合,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减少骨吸收。双膦酸盐类药物与骨表面羟基磷灰石结合,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同时抑制破骨细胞的代谢活动,减少骨痛和骨折风险。RANKL抑制剂通过阻断RANKL与RANK的结合,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化和分化,从而减少骨吸收,延缓骨破坏进程。

二、骨保护剂的适应症和用药时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确诊时或治疗过程中出现骨破坏征象时,即可启用骨保护剂治疗。对于无骨破坏的患者,可根据骨密度评估结果和患者年龄、肾功能等因素,个体化考虑是否使用骨保护剂。骨保护剂治疗应持续至患者出现禁忌症或不能耐受为止。骨破坏征象包括骨痛、骨折、骨病变等,可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骨密度评估可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评估骨折风险。

三、骨保护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双膦酸盐类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等。一般静脉滴注给药,每3-4周一次,连续使用6-9个月后可延长给药间隔。用药期间应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肾脏毒性药物合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乏力、肌肉关节痛等,通常在用药初期出现,可对症处理。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或减量使用。

RANKL抑制剂:常用药物为地舒单抗,皮下注射给药,每4周一次。用药期间应监测血钙水平,必要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RANKL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感染、皮疹、注射部位反应等,通常较轻微,可对症处理。低钙血症患者应慎用或减量使用。

四、骨保护剂治疗的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处理 骨保护剂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等指标,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骨代谢标志物包括尿N-端骨钙素、血清CTX、P1NP等,可反映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变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流感样症状、颌骨坏死、非典型股骨骨折等,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和药物调整。颌骨坏死多见于口腔手术、牙周感染等诱因下,表现为颌骨暴露、疼痛、感染等,可采用抗生素、清创、骨移植等治疗。非典型股骨骨折多见于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表现为大腿或腹股沟疼痛、活动受限等,需及时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合理使用骨保护剂,配合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有助于控制骨破坏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应加强营养支持,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改善骨营养状况。对于骨痛明显的患者,可采用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镇痛治疗,必要时局部放射治疗缓解疼痛。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可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获益。

王玲

泰安市中心医院

下一篇滤泡性、边缘区和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惰性淋巴瘤的三大类型
上一篇结外NK_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组化诊断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