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病理学特征与诊断标准详解

2025-10-06 07:32:55       3334次阅读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简称F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滤泡的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简称NHL),占所有NHL的20%至30%左右。其病理学特征和诊断标准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阐述滤泡性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以及微环境特征在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重要性。

病理学特征 滤泡性淋巴瘤主要起源于淋巴滤泡的B细胞,其病理学特征包括滤泡的形成、细胞核的不规则性、核仁的明显性等。根据滤泡性淋巴瘤的分级,可以分为1-3级,其中1级滤泡性淋巴瘤预后较好,3级滤泡性淋巴瘤预后较差。具体来说,1级滤泡性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形态相对正常,核分裂像较少;而3级滤泡性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形态变异较大,核分裂像较多,且可能伴有大细胞转化。2级滤泡性淋巴瘤介于1级和3级之间,预后介于两者之间。此外,滤泡性淋巴瘤的肿瘤细胞通常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如CD20、CD10等,而T细胞相关抗原如CD3、CD5通常不表达。

临床表现 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此外,滤泡性淋巴瘤可侵犯骨髓、脾脏、肝脏等器官,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分期、侵犯范围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滤泡性淋巴瘤可能无明显症状,而晚期滤泡性淋巴瘤可能出现多器官受累、全身症状等。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是评估滤泡性淋巴瘤分期和疗效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CT等。滤泡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融合、坏死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滤泡性淋巴瘤的侵犯范围和治疗效果。例如,CT和MRI可以清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密度,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PET-CT可以显示肿瘤组织的代谢活性,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活性和疗效。此外,影像学检查还可以发现滤泡性淋巴瘤可能侵犯的远处器官,如肺、肝、骨等,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分期。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滤泡性淋巴瘤的金标准。通过淋巴结活检或穿刺活检,可以获得肿瘤组织标本。病理学家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免疫表型等特征,从而明确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HE染色可以显示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如滤泡的形成、核的不规则性等。免疫组化可以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如CD20、CD10等B细胞相关抗原的表达,有助于明确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此外,免疫组化还可以检测滤泡性淋巴瘤的分子标志物,如Bcl-2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肿瘤的预后。

分子生物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在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包括基因重排检测、染色体异常检测、基因突变检测等。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以发现滤泡性淋巴瘤的特征性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指导个体化治疗。例如,滤泡性淋巴瘤通常伴有Bcl-2基因的过表达,这是由于IgH/Bcl-2易位导致的。此外,滤泡性淋巴瘤还可能伴有其他分子标志物的异常,如CDKN2A、TP53等基因的突变,这些分子标志物与肿瘤的侵袭性、预后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这些分子标志物,可以评估滤泡性淋巴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

微环境特征 滤泡性淋巴瘤的微环境特征在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滤泡性淋巴瘤的微环境中存在多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这些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例如,滤泡性淋巴瘤的微环境中T细胞的比例和功能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T细胞可以识别肿瘤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细胞毒性分子等途径抑制肿瘤的生长。然而,肿瘤细胞也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逃避T细胞

叶增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下一篇调整生活方式:儿童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康复的必经之路
上一篇老年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新选择:苯达莫司汀的疗效分析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