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NHL的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攻击,这一现象被称为免疫逃逸。深入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免疫逃逸的机制,以及这一现象对治疗的影响,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微环境的改变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逃逸的关键因素之一。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所处的局部环境,包括血管、免疫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在NHL中,肿瘤细胞通过分泌多种因子,如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免疫抑制细胞因子(如TGF-β、IL-10)等,改变肿瘤微环境,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这些因子可以诱导免疫细胞凋亡、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化,从而削弱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免疫抑制细胞的激活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逃逸的另一重要机制。在NHL中,肿瘤细胞可以激活调节性T细胞(Treg)和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等免疫抑制细胞。这些细胞通过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TGF-β、IL-10等,抑制效应T细胞的活性,从而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此外,肿瘤细胞还可以诱导树突状细胞(DCs)功能异常,使其不能有效地呈递肿瘤抗原,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抗肿瘤免疫。
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的表达,降低肿瘤抗原呈递效率,从而减少T细胞的识别和攻击。MHC分子是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的关键分子,其表达下调会导致T细胞无法有效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同时,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产生免疫抑制性代谢产物,如腺苷等,进一步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腺苷可以诱导T细胞的凋亡和功能抑制,从而削弱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对于发展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免疫逃逸机制的靶向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抗体)、免疫调节剂(如CTLA-4抗体)等,已经成为NHL治疗的重要方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阻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免疫抑制信号,从而恢复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免疫调节剂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此外,免疫逃逸相关标志物的发现和验证,有助于预测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实现个体化治疗。例如,PD-L1表达水平可以作为PD-1/PD-L1抗体治疗的预测标志物。通过检测PD-L1的表达水平,可以筛选出可能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有效的患者,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
总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复杂多样,包括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免疫抑制细胞的激活、MHC分子表达下调、免疫抑制性代谢产物产生等。深入研究这些机制对于提高NHL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免疫逃逸的具体机制,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如免疫联合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以改善NHL患者的预后。同时,也需要加强免疫逃逸标志物的研究,实现NHL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何斌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