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是一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0-30%。本文将从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双重视角,探讨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与病理学特点,强调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的重要性,并探讨病理学特征对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影响。
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 滤泡性淋巴瘤多发生在淋巴结,也可侵犯脾脏、骨髓等器官。常见临床表现包括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有助于发现病变范围及评估疗效。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滤泡性淋巴瘤的金标准。滤泡性淋巴瘤的典型病理学特征包括: (1)肿瘤细胞形成滤泡样结构,滤泡中心细胞增生,滤泡间区T细胞浸润; (2)肿瘤细胞为小至中等大小的B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 (3)滤泡中心细胞呈"小裂隙"样分隔,形成多个小滤泡; (4)滤泡中心细胞表达B细胞标志物如CD20、CD10、Bcl-6,不表达Bcl-2。 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区分滤泡性淋巴瘤与其他B细胞淋巴瘤。
分子生物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在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预后评估及疗效监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包括: (1)t(14;18)易位:约85-90%的滤泡性淋巴瘤存在t(14;18)(q32;q21)易位,导致Bcl-2基因过表达。FISH检测t(14;18)易位有助于诊断滤泡性淋巴瘤; (2)基因表达谱分析:滤泡性淋巴瘤可分为不同分子亚型,具有不同的预后。应用基因表达谱分析可预测滤泡性淋巴瘤的预后; (3)微环境分析:滤泡性淋巴瘤的微环境包括肿瘤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析微环境中不同细胞亚群的组成及功能有助于理解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
病理学特征与预后评估 滤泡性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与预后密切相关。分级、滤泡间区T细胞浸润、滤泡中心细胞的核分裂像等病理学特征可预测滤泡性淋巴瘤的预后。结合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及临床特征,可对滤泡性淋巴瘤患者进行个体化预后评估。
总之,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病理学特征在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预后评估及疗效监测中具有重要价值。深入理解滤泡性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指导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张成
山东省立医院中心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