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且多发于老年人群。本文将对一例老年DLBCL患者伴二型糖尿病的治疗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DLBCL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等。其中,EB病毒(EBV)感染被认为是DLBCL的高危因素之一。此外,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与DLBCL的发病密切相关。
DLBCL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结外病变,如胃肠道、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等受累。DLBCL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CD20、CD10、Bcl-2等指标有助于明确诊断。此外,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也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手段。
对于老年DLBCL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肿瘤负荷等因素。目前,以利妥昔单抗(R)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方案是DLBCL的标准治疗。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EPOCH(利妥昔单抗、依托泊苷、长春瑞滨、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泼尼松)等。对于部分不适合化疗的患者,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本例患者为76岁男性,主因左颈部无痛性肿块2月入院。既往有二型糖尿病病史10年,血糖控制欠佳。查体:左颈部可触及一约3cm×4cm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超声提示左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CT示左侧颈部、纵膈多发淋巴结肿大,双肺多发小结节。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DLBCL。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疾病多,遂给予R-CHOP方案化疗。同时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监测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化疗过程中患者出现Ⅲ度骨髓抑制,给予G-CSF支持治疗,预防感染。经6周期化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颈部肿块缩小,肺部结节消失。随访1年,患者病情稳定,未见复发。
本例患者提示,对于老年DLBCL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需个体化,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同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控制对疗效及预后至关重要。对于部分不适合化疗的患者,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值得尝试。随着对DLBCL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改善患者预后。
李文锦
萍乡市人民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