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侵袭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这些异常的浆细胞无限制地增殖,并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这些异常蛋白不仅无法执行正常的免疫功能,还会导致正常血细胞数量减少、骨骼破坏和免疫球蛋白紊乱等一系列严重健康问题。化疗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虽然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伴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副作用。以下是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其管理方法的详细介绍。
骨髓抑制: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这可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引起感染、贫血和出血等并发症。为了预防骨髓抑制,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监控血细胞计数的变化。在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或血小板生长因子(TPO)等生物制剂,以支持骨髓造血功能。一旦发生严重的骨髓抑制,可能需要暂停化疗,并采取抗生素治疗和输血等措施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消化道反应:化疗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了减轻这些症状,医生可能会开具5-HT3受体拮抗剂等止吐药物,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胃肠道保护药物。在饮食上,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肝肾损害:部分化疗药物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长期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并在必要时使用保肝、护肾药物。同时,医生会尽量选择对肝肾影响较小的化疗方案,并严格控制药物剂量,以减少对这些器官的损害。
心脏毒性:某些化疗药物如蒽环类抗生素可能对心脏造成毒性,导致心肌损伤和心功能不全。为了预防心脏毒性,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一旦发现心脏毒性的迹象,应立即停药,并采取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以保护心脏功能。
神经毒性:某些化疗药物如长春碱类可能导致外周神经病变,表现为肢端麻木、疼痛等症状。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在必要时,可以采取神经阻滞等对症治疗方法。
感染:由于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和免疫球蛋白紊乱,患者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预防感染的措施包括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以减少感染源的暴露,以及在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各种副作用的发生,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这不仅可以提高化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降低毒副反应,还能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患者应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并做好全程管理,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贾垂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