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理解与应对
心肌梗死,俗称心脏病发作,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AMI)是最为凶险的类型之一。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原则。
定义与发病机制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是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其分支所供血的大面积心肌区域发生急性缺血性坏死。通常涉及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和室间隔前2/3等部位。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出血,形成血栓,堵塞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其主要分支,导致相应心肌供血中断,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坏死。
临床表现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心前区或胸骨后剧烈疼痛,常表现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并可向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疼痛持续时间通常超过三十分钟,且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患者还可能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然而,部分患者可能表现出不典型症状,如上腹部疼痛、牙痛或头痛,容易导致误诊。尤其是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或晕厥等。
诊断方法
心电图是诊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重要工具,通常会出现ST段抬高、T波倒置及病理性Q波等特征性改变。此外,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I或T、肌酸激酶同工酶等的升高,对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心脏超声可以显示梗死部位心肌运动异常,并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治疗原则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再灌注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和监测生命体征等。药物治疗方面,使用吗啡或哌替啶等镇痛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肝素等抗凝药物,以及他汀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
再灌注治疗是关键的治疗手段,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在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以开通阻塞血管;以及溶栓治疗,通过药物溶解血栓以恢复血流。
结语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是一种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的心血管疾病,需及时就医治疗。患者康复后也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以降低复发风险。
曲哲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心内科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