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诊治进展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急症,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内膜发生撕裂,血液进入血管壁形成假腔,导致主动脉结构异常。该病情进展迅速,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引发主动脉破裂、重要器官缺血甚至死亡。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一、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
主动脉夹层的发生通常与主动脉壁的结构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主动脉内膜的撕裂使血液进入中层,形成假腔,进而导致主动脉壁分层。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升高增加了主动脉壁的机械应力。此外,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如马凡综合征、血管炎以及外伤等也可诱发主动脉夹层。假腔的扩展可能阻断分支血管,造成器官缺血,严重时导致主动脉破裂,危及生命。
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进展
早期准确诊断是主动脉夹层治疗成功的关键。传统的临床表现包括突发剧烈胸背痛,但症状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现代影像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因其高分辨率和快速成像成为首选检查手段,能够清晰显示内膜撕裂和假腔范围。磁共振成像(MRI)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也在特定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尤其适用于对辐射敏感或肾功能不全患者。多模态影像结合应用,有助于全面评估病变特点和并发症。
三、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需根据夹层类型、病变范围及患者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根据DeBakey和Stanford分类,治疗策略有所不同。Stanford A型夹层涉及升主动脉,通常需紧急外科手术,切除破裂部位并重建主动脉,以防止破裂和心脏并发症。手术技术不断改进,如冷停循环和脑保护技术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手术风险。Stanford B型夹层主要累及降主动脉,初期多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和心率,减少主动脉壁应力。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介入治疗如血管内支架置入术(TEVAR)成为重要选择,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四、主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管理与预后
围手术期的管理对患者生存率影响重大。严格控制血压和心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防止夹层进展和破裂的关键。术后监测假腔变化和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长期预后。随着手术技术和重症监护水平的提升,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仍需关注术后假腔持续扩张和再手术风险。
结语
主动脉夹层作为一种急危重症,其发病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均面临挑战。现代影像技术的进步和多样化治疗手段的应用,为主动脉夹层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有望实现更早期的风险评估和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水平。
艾尔肯·阿吉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