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SCVD)与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当代社会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疾病。本文旨在全面解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脑梗死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有效应对这一健康挑战。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在动脉壁内形成脂质、胶原蛋白、钙盐等组成的斑块。这些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影响血液流向心脏、大脑及其他重要器官。当这种病变发生在供应脑部的血管时,可能引发脑梗死,即脑部血管由于血栓形成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脑组织坏死。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进而引发血管狭窄,影响血流。在某些情况下,斑块破裂可引发局部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引发脑梗死。 2.
血液动力学改变
: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可增加脑梗死风险,因为它们可引起血管壁损伤,促进血栓形成。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壁的重塑和硬化,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此外,高血压还可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3.
血液成分异常
:如高脂血症、高凝状态等,均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高脂血症可导致血液中脂质含量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高凝状态则可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形成。 4.
其他因素
:包括糖尿病、吸烟、肥胖、遗传因素等,它们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间接增加脑梗死的风险。糖尿病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吸烟可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肥胖则可导致代谢紊乱,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脑梗死的危害极大,其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的面部歪斜、单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脑梗死发病突然,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因此,及时识别症状并迅速就医至关重要。脑梗死可引起多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如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脑梗死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进一步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脑梗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这些都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脑梗死的基础。均衡饮食可提供必要的营养,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脂和血糖。适量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戒烟限酒则可减少烟草和酒精对血管的损伤,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2.
控制危险因素
: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及时发现并控制这些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定期检查并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3.
药物治疗
:对于已经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等,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降脂药则可降低血液中脂质的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4.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管健康检查,如颈动脉超声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病变。颈动脉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斑块情况,有助于评估脑梗死的风险。对于存在血管病变的患者,医生可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总结而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脑梗死紧密相关,了解其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发病率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医疗干预,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脑梗死的发生,保护大脑健康。面对这一健康挑战,我们需要提高警惕,积极预防和应对,以降低脑梗死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韩莹
长春圣心积善医院有限公司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