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大约85%。对于NSCLC患者来说,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但随之带来的挑战之一便是化疗药物可能引发的过敏反应。本文将对NSCLC化疗过程中过敏反应的机理、临床表现、急救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升医护人员及患者对过敏反应的认识,降低化疗过程中的过敏风险,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过敏反应的机理:
化疗药物作为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后可能被免疫系统误认为是有害物质,即抗原,从而触发免疫应答,导致过敏反应。这种免疫应答可能涉及多种机制,特别是I型变态反应(即时型过敏反应),其特点是快速发生,可能在患者首次接触化疗药物后不久即出现。I型变态反应涉及到免疫球蛋白E(IgE)的参与,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当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这些细胞会释放组胺和其他炎症介质,引发过敏症状。
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的症状多样,且可能迅速发展,需要医护人员迅速识别和处理。临床表现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 皮肤症状:红疹、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 -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喘息、喉头水肿等。 - 心血管系统症状:血压下降、心悸、心律失常等。 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发生,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急救处理:
在识别出过敏反应后,应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输注,并启动紧急处理流程。紧急处理措施包括: 1. 给予抗组胺药物,如H1受体拮抗剂,以缓解皮肤和呼吸道症状。 2. 应用皮质激素,以减少炎症反应和稳定肥大细胞膜。 3. 在出现严重心血管症状时,可能需要给予肾上腺素,以迅速提升血压和改善心血管功能。 4. 进行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 5.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措施,如给予氧气治疗、建立静脉通路等。
预防措施:
为了降低过敏反应的风险,医护人员应在化疗前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包括对药物、食物、环境因素的过敏反应。 2. 对有过敏体质的患者进行特别关注,并在化疗前预先给予抗组胺药物和皮质激素,以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 3. 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适时调整药物剂量,并在化疗过程中进行严密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过敏反应。
总结: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过程中,过敏反应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警惕。通过了解过敏反应的机理和临床表现,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急救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化疗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外,持续的教育和培训对于提升医护人员对过敏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提高他们对过敏反应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NSCLC患者免受化疗相关过敏反应的影响,优化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刘志贤
保山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