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健康与卒中预防:缺血性卒中预防指南

2025-09-09 17:48:39       3186次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死”)尤为突出。据估计,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类型的80%以上,可能导致肢体瘫痪和语言障碍等严重长期残疾。然而,医学研究已经表明,高达90%的卒中病例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避免。本文将从病因、预防策略及早期识别三个方面,为公众提供实用的防病指南。

病因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内脂肪、胆固醇等物质异常堆积形成斑块的过程。这些斑块可能逐渐增大,导致动脉狭窄,减少脑部血流,或在某些情况下脱落形成血栓,完全阻塞血管,引发脑组织缺血和坏死。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最终形成斑块。此外,遗传因素、年龄、性别等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

预防策略:

1.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至关重要。均衡饮食可以控制体重,减少血脂和血糖水平;适量运动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戒烟限酒可以减少血管炎症和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些习惯有助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降低卒中风险。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压、血脂、血糖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并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以降低卒中风险。

合理用药:

对于已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应遵循医嘱,合理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降低卒中风险。

心脏疾病管理:

心脏病患者应严格管理心脏疾病,以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对于房颤患者,应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对于冠心病患者,应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卒中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

对于有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应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以降低卒中风险。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早期识别:

卒中发生前,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预警信号,如肢体麻木、言语不清、面部歪斜、视力模糊等。这些信号提示脑血流受阻,可能发生脑梗死。公众应学会识别这些信号,并在出现时迅速就医,以获得及时的治疗。

卒中的早期识别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预警信号,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到医院进行头颅CT检查和血管评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挽救脑组织,减少残疾和死亡的风险。

总之,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医疗干预,大多数的缺血性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公众应提高对动脉健康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卒中的预防工作,以减少卒中带来的健康和经济负担。预防卒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郭曦华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下一篇喉癌治疗的多学科合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上一篇癌症长期生存者的生活秘诀:健康习惯与治疗选择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