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其重要表现。针对此类疾病患者,血脂管理至关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及脑卒中复发率。本文旨在介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管理的长期监测与随访策略。
血脂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血脂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其对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及脑卒中复发率的显著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其特点是动脉壁内脂质、胶原蛋白等物质的沉积,导致动脉壁增厚、硬化,最终形成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可引发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研究表明,有效的血脂控制能够显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血脂管理的目标值
其次,设定血脂管理的目标值是治疗的关键。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根据其心血管风险分层制定个体化的血脂目标值。对于高危患者,建议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控制在1.8mmol/L以下。这一目标值是基于大量临床研究得出的,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对于极高危患者,如合并糖尿病、多血管病变等,LDL-C目标值可能需要进一步降低至1.4mmol/L以下。
治疗策略
在治疗策略上,首选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降脂治疗。他汀类药物能够抑制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LDL-C水平。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对于单用他汀类药物不能达到目标值的患者,可考虑联用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以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依折麦布能够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而PCSK9抑制剂能够促进肝脏对LDL-C的清除。联合用药能够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降脂效果。
非药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同样重要。建议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此外,保持规律的体育活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血脂代谢,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对于肥胖患者,减重也是改善血脂水平的重要措施。
定期监测与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用药后4-8周应复查血脂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长期随访是必要的,以确保血脂水平持续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随访过程中,除了监测血脂水平外,还应关注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肾功能等,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
最后,血脂管理需要个体化。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病因、合并症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对于有糖尿病等合并症的患者,需要更加严格的血脂控制。此外,对于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存在严重副作用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其他降脂药物,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肾素抑制剂(PCSK9i)等。
总结
总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管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综合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定期监测和个体化调整,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减少脑卒中复发。通过有效的血脂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医务人员应重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管理,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闫希贵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