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8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肺癌,且约有160万人死于该病。长期吸烟、职业暴露、家族肺癌史、慢性肺部疾病以及年龄超过50岁等均为肺癌的高危因素。在这些高危人群中,肿瘤标志物检测成为了识别和监测肺癌风险的重要手段。
肿瘤标志物是一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这些标志物可以存在于肿瘤细胞和组织中,也可以进入血液或其他体液中。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CEA、NSE、CYFRA21-1、SCC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原理主要是基于特定生物分子的定量或定性分析,通过特定的生物化学方法来识别和测量这些特定的分子。
在长期吸烟者等高危人群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早期发现
: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升高往往提示肿瘤的存在,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早期肺癌往往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作为早期筛查的补充手段,提高肺癌的早期发现率。
诊断辅助
:在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情况下,肿瘤标志物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工具。当影像学检查结果模棱两可时,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可以提供更多诊断线索。
治疗监测
:在肺癌治疗过程中,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例如,如果肿瘤标志物水平在治疗后显著下降,则提示治疗有效;反之,如果肿瘤标志物水平持续升高,则可能提示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
预后评估
: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和变化趋势与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高肿瘤标志物水平往往与较差的预后相关,而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则与较好的预后相关。通过对肿瘤标志物的动态监测,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和预测。
然而,肿瘤标志物检测并非万能,其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综合评估。这是因为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升高不一定意味着肿瘤的存在,也可能由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引起,如炎症、感染等。同样,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也不能排除肿瘤的可能性,因为部分肿瘤可能不产生或产生较少的肿瘤标志物。
综上所述,对于长期吸烟者等肺癌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是必要的。通过这种检测,可以提高肺癌的早期发现率,为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也应认识到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局限性,将其作为综合评估的一部分,以实现对肺癌的精准防控。除了肿瘤标志物检测外,高危人群还应定期进行胸部低剂量CT检查,以提高肺癌的检出率。对于疑似肺癌的患者,还应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通过多学科综合诊疗,才能实现对肺癌的早诊早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李洪选
上海市胸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