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的致死率居高不下,仅次于肺癌。面对这种高发的疾病,积极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系列日常生活中可实施的预防肝癌的措施,帮助公众降低发病风险,保护肝脏健康。
肝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其中,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全球约80%的肝癌患者有HBV感染史。因此,预防病毒感染是降低肝癌风险的关键。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手段。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几乎可以完全避免HBV感染。此外,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和血液接触,如不共用注射器、牙刷等个人用品,也是预防HBV和HCV感染的重要措施。在医疗操作中,应使用一次性或严格消毒的器械,以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健康饮食对于预防肝癌同样至关重要。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素是已知的肝癌强致癌物。因此,应避免食用霉变的粮食、坚果等食物。同时,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有助于维持肝脏健康,降低肝癌风险。研究表明,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浆果等,有助于减少肝癌的发生。
戒烟限酒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之一。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肝癌的风险。吸烟可导致DNA损伤和突变,促进肝癌的发生。长期过量饮酒可引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因此,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对于降低发病风险至关重要。
控制体重对于预防肝癌同样不容忽视。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与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肥胖可引起肝脏脂肪沉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进而增加肝癌风险。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维持健康的体重和良好的代谢状态,有助于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
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有效手段。建议高风险人群,如慢性肝病患者、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肝脏异常。对于AFP升高或肝脏影像学异常者,应进一步行CT、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一环。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对有害化学物质的接触,如避免使用含有致癌物质的油漆、染料等。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黄曲霉素、氯乙烯等,可增加肝癌风险。
最后,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对于预防肝癌同样重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肝癌的认识,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公众应积极行动起来,从日常生活做起,共同抗击肝癌。
综上所述,通过避免病毒感染、健康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体检和避免有害化学物质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保护肝脏健康。公众应积极行动起来,从日常生活做起,共同抗击肝癌。让我们携手努力,为肝脏健康保驾护航。
李文宇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