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疾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或缺氧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它对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本文通过对200例患者的治疗经验进行分析,探讨了冠心病心绞痛的规范化治疗和护理策略,强调了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以及科学护理在改善治疗效果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关键作用。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对于冠心病患者,全面评估是制定治疗计划的首要步骤,评估内容包括病情严重度、合并症的存在以及患者的个人偏好等。通过综合评估,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症状,减缓病情的进展,并改善预后。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等。这些药物通过减少心肌耗氧、改善心肌供血和缓解疼痛等机制发挥作用。例如,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能够减少血栓形成,β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能够降低心率和血压,从而减少心肌的氧需求。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是必要的选择。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来恢复血流。这种方法适用于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尤其是对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心绞痛症状的患者。
外科手术,特别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适用于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均无效、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CABG通过移植健康的血管绕过狭窄或闭塞的区域,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手术适用于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无效的严重心绞痛患者、左主干病变或三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患者以及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CABG手术可以显著改善预后,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
术后管理对于冠心病外科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评估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控制血压和血糖等措施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呼吸功能训练和有氧运动,以加速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多种方法。在特定情况下,外科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术后管理同样重要。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患者应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遵循医嘱,积极参与治疗和康复过程,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科学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戒酒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冠心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黄兆琦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