氡气,这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主要源自土壤和岩石,是室内环境中常见的致癌因素之一。它通过地面和墙壁的缝隙进入室内,由于其密度大于空气,易在室内积聚,尤其是地下室或封闭空间。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较高浓度的氡气环境中,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氡气的放射性衰变产物会在呼吸道沉积,对肺组织造成持续的辐射损伤,引发细胞DNA突变,增加癌变几率。因此,控制室内氡浓度对于预防肺癌具有重要意义。
降低室内氡浓度的主要措施包括:
改善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加速氡气的稀释和排出。定期开窗通风,尤其在氡气释放较多的地下室等区域。
减少氡气来源:在房屋建设或装修时,选择合适的材料,减少氡气释放。如使用低放射性的建材,加强地面和墙壁的密封性。
定期检测:使用专业设备定期检测室内氡浓度,及时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美国环保署建议室内氡浓度应低于4 pCi/L。
氡气治理:对于氡浓度较高的场所,可采取土壤气体阻隔、氡气抽排等工程措施,降低室内氡气浓度。
氡气的存在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分类,氡气被归为1类致癌物,这意味着它已被证实对人类具有致癌性。氡气是全球第二大肺癌诱因,仅次于吸烟。在非吸烟者中,氡气是引发肺癌的主要因素。
氡气的危害性不容忽视。长期暴露于高浓度氡气环境中,会导致肺癌发病率显著增加。氡气衰变产生的α粒子能直接击中肺细胞,引发DNA损伤和癌变。此外,氡气还可能与其他致癌因素(如烟草烟雾)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加肺癌风险。
除了肺癌外,氡气还可能增加其他癌症的风险。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氡气环境中,还可能增加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的风险。
为了有效降低室内氡浓度,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除了上述提到的改善通风、减少氡气来源、定期检测和工程干预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在建筑选址时,应尽量避开高氡气释放区域,如花岗岩等高放射性岩石分布区。在建筑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通风、采光等因素,减少氡气在室内的积聚。
优化室内装修设计:在室内装修时,应避免使用高放射性的天然石材,如花岗岩、大理石等。可选用低放射性的人造石材或陶瓷砖等替代。同时,加强地面和墙壁的防渗处理,减少氡气从土壤中释放。
推广氡气防治知识:通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氡气危害的认识,增强氡气防治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氡气检测和治理工作,共同营造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
加强氡气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氡气防治工作的监管和指导,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氡气检测和治理行为。加大对氡气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氡气检测和治理能力。
总之,氡气是室内环境中重要的致癌因素,需要引起重视。通过改善通风、减少氡气来源、定期检测和工程干预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氡浓度,减少肺癌风险。提高公众对氡气危害的认识,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对于保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氡气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氡气防治合力。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降低室内氡浓度,减少氡气对健康的威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创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
马晓旭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