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式多样,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技术在肝癌治疗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详细阐述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两种主要技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射频消融(RFA)。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一种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的治疗方法。通过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降低肿瘤内部的压力,同时使化疗药物在肿瘤局部达到高浓度,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TACE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少化疗药物对全身正常组织的损害,降低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TACE的适应症包括:单发或多发的肝癌病灶,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或者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但肝功能良好,且无远处转移的患者。TACE的禁忌症包括:严重肝功能不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对化疗药物过敏的患者。TACE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栓塞后综合征(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肝功能损害、胆道损伤等。但总体而言,TACE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肝癌介入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RFA)则是一种利用高频电磁波产生的热量来消灭肿瘤细胞的技术。通过将射频电极针插入肿瘤内部,电极针尖端产生的热量可以使肿瘤组织的温度升高至60-100摄氏度,导致肿瘤细胞蛋白质变性坏死。RFA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尤其适用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肝癌结节。RFA的适应症包括:单发或多发的肝癌病灶,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或者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但肝功能较差,不适合手术切除或TACE的患者。RFA的禁忌症包括:严重肝功能不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肿瘤靠近大血管或胆管的患者。RFA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局部皮肤烧伤、胆道损伤、出血等。但总体而言,RFA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肝癌介入治疗方法。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式。对于部分患者,介入治疗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靶向治疗等)联合使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例如,对于直径大于5厘米的肝癌病灶,可以先用TACE控制肿瘤生长,再用RFA消灭残余的肿瘤细胞;或者对于多发性肝癌病灶,可以先用RFA消灭部分肿瘤细胞,再用TACE控制其他病灶的生长。
值得注意的是,介入治疗并非适合所有肝癌患者。高龄、严重肝功能不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不适合接受介入治疗。此外,介入治疗的效果也受到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因此,患者在选择介入治疗前,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总之,肝癌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的治疗手段出现,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同时,患者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好生活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朱玲艳
玉溪先施医疗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