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表现为多种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本文从病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NHL的常见症状及其背后的机制,并强调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NHL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淋巴细胞恶性转化。在内外因素作用下,淋巴细胞可能失去生长控制机制,开始无节制增殖,导致淋巴组织结构破坏和肿块形成。肿瘤细胞具有侵袭性,能通过淋巴系统和血液系统扩散至全身其他部位,引起多处淋巴结肿大。这种扩散机制与肿瘤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表达有关,它们使肿瘤细胞更容易附着于血管内皮细胞,进而穿透血管壁进入远隔器官。
淋巴结肿大是NHL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特点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肿瘤细胞对淋巴组织的侵袭和破坏导致淋巴结内部压力增加,体积增大。肿瘤细胞的侵袭性使它们能突破淋巴结屏障,进一步扩散至周围组织。淋巴结肿大可导致局部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此外,肿大的淋巴结还可压迫邻近的血管和神经,引起相应症状。
持续发热也是NHL的常见症状,其病理机制复杂多样。肿瘤细胞的快速增长和死亡引发局部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炎症因子释放。例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1(IL-1)等炎症因子能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肿瘤细胞可能直接感染或破坏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异常。肿瘤引起的发热通常难以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控制,需针对肿瘤本身治疗。
体重下降是NHL患者常见症状,其发生机制涉及肿瘤细胞的代谢活动。肿瘤细胞生长需要大量能量和营养物质,通过分泌特定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机体正常代谢,导致肌肉和脂肪组织消耗。肿瘤患者常伴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体重下降。体重下降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与预后不良相关。
早期识别NHL并及时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是确诊NHL的关键。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NHL病理分型复杂,包括B细胞型、T细胞型等多种亚型,每种亚型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反应不同。因此,准确的病理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NHL的诊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范围和侵犯情况。实验室检查如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等可用于评估预后。综合这些信息,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NHL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化疗是NHL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化疗方案如CHOP方案等。对于部分高危或复发难治患者,还可采用高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放疗可用于部分早期或局限性NHL患者,以及化疗后残留病灶的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手段,如CD20单抗、PD-1抑制剂等,为NHL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总之,NHL临床表现多样,其病理机制涉及肿瘤细胞增殖、侵袭、代谢等多个方面。深入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认识疾病,指导临床治疗。对NHL患者而言,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NHL的诊治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为患者带来希望。
叶凡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南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