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即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肠癌新发病例每年超过100万,死亡人数超过50万。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肠癌,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在肠癌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如何合理应用这些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肠癌早期症状识别至关重要。肠癌早期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大便变细)、便血、腹痛、体重下降、贫血和腹部肿块等。然而,这些症状往往不具特异性,常被忽视,导致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肠癌早期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则降至10%以下。因此,普及肠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粪便隐血试验(FOBT)是一种无创、经济的肠癌筛查方法。其主要原理是检测粪便中是否含有微量血液。虽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但作为一种初筛手段,粪便隐血试验对发现早期肠癌具有一定价值。阳性结果提示需要进一步的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粪便隐血试验可分为化学法和免疫法,其中免疫法对下消化道出血的检测更为敏感。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粪便隐血试验。
结肠镜检查是肠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直接观察结肠内部情况,可以发现早期肿瘤并进行活检。结肠镜检查的优势在于其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直接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为临床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结肠镜检查可发现大肠息肉等癌前病变,并进行内镜下切除,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在治疗肠癌方面,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可采取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合理用药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于早期肠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根据病理分期决定是否需要辅助化疗。对于中晚期肠癌,可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以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预防肠癌的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定期进行体检筛查。高纤维饮食、适量摄入水果蔬菜、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肠癌风险。适量运动可降低肠癌发病风险。戒烟限酒对预防肠癌也具有积极作用。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家族有肠癌史的人群,更应加强筛查意识,及早发现肠癌,提高治愈率。
总之,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是肠癌诊断中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合理应用这些方法,并结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肠癌的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公众应提高对肠癌防治的认识,积极参与肠癌筛查,共同对抗这一健康威胁。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提高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而不懈奋斗。
郑广超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月湖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