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急救:呼吸道管理的科学方法

2025-09-06 10:49:00       3617次阅读

肝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见于肝癌患者。它是一种由于肝功能衰竭导致神经精神症状的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昏迷等症状。本文详细介绍肝性脑病急救中呼吸道管理的科学方法,旨在减少肝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提高急救成功率。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肝脏对氨等神经毒素的代谢清除能力下降有关。这些毒素进入大脑,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此外,肝脏功能衰竭还会导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进一步加重神经精神症状。

在急救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第一要务。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科学管理方法:

体位管理:患者应采取侧卧位,以减少误吸风险。侧卧位可以利用重力作用,使口腔分泌物流向一侧,避免流入气道。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可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堵塞气道。同时,颈部稍向前倾,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

吸氧治疗: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吸氧可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减轻呼吸肌疲劳。必要时可使用储氧面罩或氧帐,以提高吸入氧浓度。

清除气道分泌物:定期吸痰,保持气道清洁。对于昏迷患者,可使用口咽通气道,防止舌根后坠。口咽通气道可以托起下颌,使气道开放。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气道黏膜。对于痰液粘稠的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便于吸出。

机械通气: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机械通气。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如压力控制通气、容量控制通气等,维持正常的血气指标。机械通气可以减轻呼吸肌负荷,改善气体交换。对于自主呼吸较弱的患者,可使用辅助控制通气模式,以保证足够的通气量。

监测与评估: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血氧饱和度,定期评估气道通畅性和肺部听诊。必要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可以提供详细的气体交换信息,如PaO2、PaCO2等,指导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同时,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评估患者的代谢状态。

并发症处理:及时识别并处理呼吸道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肺水肿等。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吸入性肺炎,应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加强痰液引流,改善局部感染环境。对于肺水肿,可给予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等,减轻肺泡内液体渗出。

总之,在肝性脑病急救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环节。通过上述科学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误吸和呼吸衰竭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患者生命。同时,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肝性脑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也至关重要。只有医患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肝性脑病的危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陈磊

达州市中心医院

下一篇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病理特征与靶向治疗的相互关系
上一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个体化治疗策略:分期与分型的关键作用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