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手术切除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I期或II期)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望实现根治和长期生存。对于部分III期患者,若肿瘤局限于肺部且身体状况允许,手术切除也是可行的治疗选项。对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如果存在单一的可切除病灶,手术切除可以延长生存期。然而,手术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需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肿瘤特性。
在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后,术后管理至关重要。以下是术后管理的关键点:
疼痛控制:术后疼痛管理是术后管理的首要任务。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耐受性,合理使用镇痛药物,以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舒适度。镇痛药物的选择应遵循阶梯化、个体化原则,避免药物依赖和副作用。
肺功能恢复:肺切除术后,患者的肺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术后应进行肺功能锻炼,如深呼吸、咳嗽等,以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同时,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如肺活量、用力呼气量等,以评估肺功能的恢复情况。肺功能锻炼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劳累。
呼吸康复:术后应进行呼吸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呼吸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肌训练、有氧运动等。呼吸肌训练可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提高心肺耐力。呼吸康复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营养支持:术后应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消化吸收能力,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营养支持包括高蛋白饮食、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等。对于消化吸收能力差的患者,可考虑肠内或肠外营养。
心理支持: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随访和监测:术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和肿瘤标志物监测,以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对于高风险患者,可根据情况安排胸部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随访的频率和内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一旦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辅助治疗:对于部分患者,术后可进行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以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存率。辅助治疗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理分型、分期、基因突变等因素综合考虑。
生活方式调整:术后患者应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的调整需要患者的长期坚持和医生的指导。
总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后,术后管理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关键。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术后管理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全面恢复。同时,应加强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术后管理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规范、个体化的管理,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张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