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一类严重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等。脑卒中作为ASCVD的一种类型,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常被统称为脑心综合征。本文旨在探讨脑心综合征对脑卒中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影响,并概述其临床意义及预防策略。
脑卒中与心血管疾病的恶性循环
脑卒中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出2至3倍。这种风险的增加部分是由于脑卒中后导致的生理和代谢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血压波动、血液动力学改变以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进而引起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增加心肌缺血的风险。此外,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可导致卒中风险增加近5倍。因此,脑卒中患者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治疗。
脑心综合征对住院死亡率的影响
脑心综合征是指脑卒中后出现的心血管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以显著增加患者的住院死亡率。脑卒中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不齐、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据研究显示,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可使住院死亡率提升至30%。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识别和管理这些心血管并发症至关重要。
临床意义及预防策略
鉴于脑卒中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密切的联系,临床实践中提出了“心脑同治”的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的心血管评估,特别关注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通过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预防策略的核心在于控制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和吸烟等。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壁增厚、硬化,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血脂异常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肥胖和吸烟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可引起代谢紊乱,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吸烟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此外,早期康复干预也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等,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言语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职业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总结
脑卒中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脑心综合征对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脑卒中患者时,应重视心脑同治的理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血管评估,并通过控制共同危险因素和早期康复干预来改善患者的预后。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门晴晴
天津市北辰区瑞龄门诊部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