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结肠癌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早期结肠癌的治疗已经从传统的外科手术转向了微创的内镜治疗。本文将详细解析早期结肠癌内镜下整块切除的科学依据及其治疗策略。
一、早期结肠癌内镜下整块切除的优势 早期结肠癌内镜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整块切除病变组织,以降低病变残留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相较于传统手术,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通过内镜下的整块切除,可以确保病变组织被完整切除,降低复发风险。此外,内镜治疗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二、内镜治疗技术的分类 内镜下治疗早期结肠癌的技术主要分为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MR适用于较小的病变,通过内镜将病变组织连同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黏膜一并切除。而ESD则适用于较大或不规则的病变,通过内镜将病变组织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以保留更多的正常组织。选择EMR或ESD技术需要根据病变的大小、位置和深度综合评估。ESD技术相比EMR具有更高的整块切除率和更低的局部复发率,但操作难度和时间较长。
三、内镜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并非所有早期结肠癌患者都适合内镜治疗。对于高淋巴结转移风险或病变深度超过1000微米的结肠癌患者,推荐进行外科手术。内镜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 1. 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无溃疡形成、分化良好的早期结肠癌; 2. 肿瘤直径在2-3厘米之间,无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结肠癌。 对于病变深度超过1000微米或有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患者,内镜治疗存在较高的复发和转移风险,应谨慎选择。此外,对于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内镜治疗禁忌症的患者,也不宜进行内镜治疗。
四、内镜治疗后的随访管理 对于接受内镜治疗的早期结肠癌患者,定期随访至关重要。随访内容包括肠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复发风险。建议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内进行肠镜检查,之后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对于存在复发高风险的患者,应适当增加随访频率。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此外,患者还应定期进行腹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全面评估病情。
五、内镜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虽然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的优点,但仍可能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中出血可通过内镜下止血夹、电凝等方法控制。对于术中穿孔,可采取内镜下金属夹缝合、外科手术修补等处理措施。术后出血多见于EMR,可通过内镜下止血或输血等方法处理。穿孔罕见,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以免形成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总之,早期结肠癌内镜下整块切除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选择。选择合适的内镜治疗技术,并进行规范的随访管理,有助于提高早期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应严格掌握内镜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对并发症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结肠癌的内镜治疗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高永丽
临沂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