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发现与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定期肺癌筛查的重要性及其预防措施。
肺癌筛查的重要性
肺癌筛查是指通过医学检查手段在无症状个体中发现早期肺癌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通过筛查发现的肺癌患者,其五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筛查发现的患者。这是因为早期肺癌往往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当病情发展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进入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定期肺癌筛查对于早期发现肺癌、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筛查手段
目前,低剂量螺旋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是推荐的肺癌筛查手段。该技术通过使用较低剂量的X射线,有效降低了辐射风险,同时能够清晰地展示肺部结构,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与传统的胸部X光相比,低剂量螺旋CT对肺部小结节的检出能力更强,有助于发现早期肺癌。此外,该技术对患者的舒适度较高,检查过程快速、无创,易于被接受。
推荐筛查人群
根据多项研究和指南推荐,建议50至74岁、有吸烟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肺癌筛查。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因长期吸烟导致肺癌风险增加,定期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吸烟是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0倍以上。此外,吸烟史超过30年、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超过600的人群也应纳入筛查范围。
筛查频率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每1至2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扫描筛查。这一频率既能及时发现肺癌,又能避免过度检查带来的辐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筛查并非一劳永逸,应根据个体的吸烟史、家族史、职业暴露等因素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筛查计划。对于筛查结果异常的人群,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措施
除了定期筛查外,预防肺癌的措施同样重要。戒烟是降低肺癌风险的最有效手段。吸烟者戒烟后,患肺癌的风险会逐渐降低,10年后降至非吸烟者水平。此外,避免被动吸烟、减少接触有害物质(如石棉、放射性物质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措施。对于有职业暴露风险的人群,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总结
定期肺癌筛查对于早期发现肺癌、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50至74岁、有吸烟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筛查,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肺癌风险。预防胜于治疗,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健康呼吸而战。通过提高公众对肺癌筛查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的宣传和实施,我们有望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患者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洪少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越秀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