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健康是维持生命活力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脂质、胶原蛋白、钙盐等物质在动脉壁内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影响血流。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遗传、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吸烟、肥胖、饮食、缺乏运动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血管内皮,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血管内皮是血管内层的一层细胞,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血管的完整性和通透性,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以及抗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的老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诱因。从25岁起,血管内皮每年以0.5%-1%的速度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内皮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渐下降,更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维护血管内皮的健康尤为重要。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炎症反应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当血管内皮受损时,血液中的脂质和免疫细胞会进入内皮层,引发炎症反应。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后,会形成泡沫细胞,进一步促进斑块的形成。此外,血管平滑肌细胞也会迁移到内膜层,促进斑块的增长。随着斑块的增大,血管狭窄,血流受阻,最终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会导致血管狭窄,引起器官缺血,如心肌缺血、脑缺血等。其次,斑块破裂后,会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闭塞,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此外,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增加血压,进一步加重心脑血管损伤。
为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我们需要从生活方式入手,改善不良习惯。具体措施包括:
均衡膳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奶制品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运动还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血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控制体重:保持适宜的体重,避免肥胖,以减轻对血管的压迫和损伤。肥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戒烟和适量饮酒可以保护血管内皮,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定期体检: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这些疾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心态: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用药:对于已经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如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总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管理,我们可以延缓血管内皮的老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记住: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佳时机,永远是现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积极维护血管健康,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戴玮鑫
吉林省一汽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