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治疗新方向:介入技术的原理与实践

2025-09-11 12:29:54       3116次阅读

肝癌,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治疗手段不断革新,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旨在详细介绍肝癌介入治疗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效果评估,以增进公众对这一治疗新方向的认知。

介入治疗技术在肝癌治疗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微创技术,通过影像学设备的引导,将治疗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以达到治疗目的。介入治疗以其微创、快速恢复和确切疗效等特点,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下是目前常用的几种介入治疗技术: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该方法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肝癌的供血动脉,再利用栓塞剂阻断肿瘤的血供,使肿瘤因缺血和药物作用而坏死。TACE治疗适用于那些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尤其是多发性肝癌患者。研究表明,TACE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

射频消融(RFA):RFA利用射频能量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该方法适用于直径小于5cm的肝癌结节,尤其适合于肝功能较差的患者。RFA的优点在于能够精确控制消融区域,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微波消融(MWA):MWA与RFA类似,通过微波能量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MWA治疗速度快,消融范围广,适用于较大肿瘤的治疗。MWA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肿瘤的消融,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酒精注射:通过穿刺针将无水酒精直接注入肿瘤内,使肿瘤组织脱水、凝固坏死。酒精注射适用于直径小于3cm的小肝癌结节。酒精注射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

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估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治疗后,医生会定期对患者进行影像学复查,以评估肿瘤的坏死情况和有无复发。此外,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的监测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AFP水平的下降通常与治疗效果良好相关。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技术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那些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以提高身体抵抗力,辅助介入治疗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介入治疗虽然具有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肝功能损伤等。因此,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严格把握,治疗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肝功能、肿瘤大小、位置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ASH)相关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这部分患者,介入治疗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NASH相关肝癌往往伴有肝硬化背景,肝功能较差,手术切除风险较高。介入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总之,介入治疗技术在肝癌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新型介入材料和设备的研发,以及多模态影像技术的应用,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争取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未来,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将更加精准,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将成为肝癌治疗的主流。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肝癌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创造美好的明天!

王莉娜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

下一篇肝癌分期:如何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
上一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肾癌治疗的新曙光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