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脑卒中,亦称为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部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根据其病理机制,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本文旨在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提供脑卒中的预防知识,以期通过健康管理降低发病风险。
首先,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以上。它类似于城市中的水管被堵塞。当脑血管被血栓等物质阻塞时,局部脑组织因缺乏血液供应而得不到必需的氧气,导致细胞缺氧死亡。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包括脑梗死和脑栓塞。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局部的血栓形成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坏死,而脑栓塞则是由于来自心脏或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并堵塞血管造成的。与缺血性脑卒中相比,出血性脑卒中则类似于水管破裂。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溢出至脑组织,压迫神经和血管,影响大脑功能。脑出血是出血性脑卒中的典型代表,约占脑卒中的15%~20%。脑出血多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小动脉病变破裂所致,出血后可形成脑内血肿,压迫脑组织,造成神经功能损害。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脑卒中风险。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采取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以保持血压在正常水平。一般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伴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应更为严格。
管理血脂: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异常有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成分,其水平升高可加速斑块形成。通过健康饮食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控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助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降低脑卒中风险。建议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LDL-C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高危人群应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下。
戒烟限酒:烟草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血管健康造成损害,增加脑卒中风险。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脑卒中风险。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建议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健康饮食:富含全谷物、新鲜水果和蔬菜的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和降低血压、血脂,从而降低脑卒中风险。建议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每日摄入全谷物200~300克,新鲜蔬菜300~500克,新鲜水果200~350克。同时应限制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每日烹调油用量控制在25~30克,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
规律运动:适度的体育活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的风险。建议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或75分钟以上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跑步、自行车等。运动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血管并发症和脑卒中的重要措施。长期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建议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下。同时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定期体检: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和心电图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健康问题。建议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对于存在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体检频率应适当增加。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实现对脑卒中的有效预防。健康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风险,保护自身的健康。同时,一旦发生脑卒中症状,如突发言语不清、肢体无力、面部歪斜等,应立即就医,争取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以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战胜脑卒中这一健康杀手。
夏远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