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作为心脏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主要症状之一的心绞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规范化治疗与护理实践,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心脏疾病。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数百万人因冠心病死亡,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心绞痛则是由于心肌暂时性缺血和缺氧导致的胸痛,表现为胸部压迫感或疼痛,常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发生。正确理解心绞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心绞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管内膜逐渐增厚,导致血管腔变窄,血流受阻。在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狭窄的血管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发心绞痛。此外,冠状动脉痉挛也是心绞痛的一个重要诱因。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大类。药物治疗以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为主,旨在减少心肌耗氧、改善心肌供血状况。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能够降低血液的凝固性,预防血栓形成。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能够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风险。
介入治疗则包括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用于改善血管狭窄,恢复血流。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是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的冠状动脉内,然后将球囊充气,使狭窄的血管扩张,恢复血流。支架植入术则是在球囊扩张的基础上,在狭窄的血管内植入一个金属支架,使血管保持开放,改善血流。介入治疗能够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介入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科学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及时评估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此外,护理人员还需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心理护理同样不可忽视,通过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增强治疗信心。
家庭护理指导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同样重要。患者家属应了解心绞痛的症状和急救措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帮助。同时,家属应鼓励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风险。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而言,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护团队和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规范化治疗和科学护理,我们可以有效控制心绞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自我管理,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风险,改善预后。
罗丛伟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