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对于患者而言,不仅是对生理的挑战,也是对心理的考验。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常被忽视的重要因素——血脂异常,却可能在患者不自知的情况下,增加手术风险。本文将详细探讨手术应激与血脂紊乱之间的关系,并提供心血管医生对患者康复治疗的特别提醒。
手术应激反应是患者身体对手术创伤的一种自然反应,它涉及到复杂的生理和生化过程。这种应激反应可以导致炎症激活、凝血机制的改变,以及血脂水平的变化。血脂异常,即血液中脂肪含量异常,包括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手术应激状态下,血脂紊乱可能进一步加剧,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血液凝固性,从而增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脂异常与手术应激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手术应激可能诱发或加重血脂异常;另一方面,血脂异常也可能影响手术应激反应和术后恢复。血脂异常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增加血管炎症反应,从而加剧手术应激引起的炎症和凝血机制改变。此外,血脂异常还可能影响手术切口愈合和感染风险。
在手术前后,血脂紊乱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心血管医生建议,患者在手术前后应进行血脂水平的监测和评估,以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血脂异常。此外,合理的饮食调整、适度的运动、以及必要时的药物干预,都是控制血脂水平的有效手段。对于已经存在血脂异常的患者,术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制定个性化的血脂管理方案。术前应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以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术后血脂紊乱的管理同样不可忽视。术后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同时注意饮食中脂肪的摄入,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坚果等,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改善血脂状况。此外,术后患者还应定期复查血脂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外,药物治疗也是控制血脂紊乱的重要手段。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胆固醇水平的首选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对于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贝特类药物或高纯度鱼油制剂。对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烟酸类药物。然而,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总结来说,手术应激状态下,血脂紊乱的风险不容忽视。心血管医生特别提醒患者,在手术前后及康复治疗期间,应重视血脂水平的管理,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必要的药物治疗,降低血脂异常带来的风险,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只有综合管理血脂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陈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