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简称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在于骨髓内浆细胞的异常增殖。这种异常增殖不仅破坏了正常的骨髓结构,还会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血常规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之间的密切联系,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诊疗能力。
多发性骨髓瘤对骨髓功能的破坏是多方面的。正常情况下,骨髓是人体造血的主要场所,负责生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然而,当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时,它们会挤压正常造血细胞,导致骨髓功能受损。这种损伤首先表现为贫血,即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这是因为骨髓中正常红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贫血会导致患者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次,多发性骨髓瘤还会导致白细胞异常,包括白细胞计数的减少或增加,这可能与骨髓抑制或感染有关。此外,血小板减少也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这会增加出血风险,如皮肤瘀点、鼻出血等。
在血常规检查中,这些异常可以通过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异常变化来识别。因此,对于存在上述症状的患者,医生应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并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除了血细胞数量的异常,多发性骨髓瘤还会导致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其增快通常与炎症、感染或恶性肿瘤相关。多发性骨髓瘤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存在会导致红细胞沉降率异常增快,这也是血常规检查中的一个重要异常信号。因此,对于红细胞沉降率异常增快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
异常蛋白血症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会产生大量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这些异常蛋白在血常规检查中可表现为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异常。血清蛋白电泳是一种检测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分布的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发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出现的单克隆蛋白峰。异常蛋白血症不仅有助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还可以用于评估疗效和监测病情进展。因此,对于存在异常蛋白血症的患者,应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此外,多发性骨髓瘤还可能引起其他一些实验室检查异常。例如,血清钙水平升高(高钙血症)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的某些因子促进骨吸收有关。高钙血症会引起多种症状,如恶心、呕吐、便秘、多尿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因此,对于血清钙水平异常升高的患者,也应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除了依赖实验室检查外,还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骨痛、骨折、肾功能不全等。骨痛可能与肿瘤细胞破坏骨质有关,骨折则是骨质破坏的严重后果。肾功能不全可能与异常蛋白在肾脏沉积、压迫肾小管有关。因此,对于存在上述临床表现的患者,也应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总之,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实验室检查多样的疾病。血常规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旦发现血常规异常信号,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作为医生,我们应重视血常规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疗服务。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钟樱红
梅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