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导致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本文将详细探讨肝癌早期的两个警示信号:黄疸和腹水,以及它们对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首先,黄疸是肝癌患者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使皮肤和黏膜出现黄染的现象。在肝癌患者中,黄疸的出现可能与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有关。此外,肝癌细胞破坏肝细胞,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也可能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包括胆红素的代谢。胆红素是红细胞衰老后分解产生的物质,正常情况下,肝脏能够将其转化为可溶性物质,并通过胆汁排出体外。当肝脏功能受损时,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黄疸。因此,若出现黄疸症状,尤其是伴有上腹部不适、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肝癌的可能,及时就医检查。
其次,腹水也是肝癌患者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腹水是指腹腔内积聚过多的液体,其形成机制主要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和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在肝癌患者中,肿瘤的生长压迫肝内血管,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发腹水的形成。此外,肝癌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也可能影响血管通透性,促使液体从血管内渗出至腹腔。腹水的出现常提示肝脏功能严重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若出现腹水症状,尤其是伴有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时,应警惕肝癌的可能,尽早进行相关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病患者、长期饮酒者等,应加强自我监测,一旦出现黄疸、腹水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定期进行肝脏超声、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肝癌,提高治愈率。肝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经济的检查方法,可初步了解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情况,对肝癌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是肝癌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其水平升高常提示肝癌的可能,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总之,识别肝癌早期的警示信号,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医患双方应共同努力,提高对肝癌早期症状的认识,实现肝癌的早诊早治。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目前,肝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术切除是肝癌根治的首选方法,适用于部分早期肝癌患者。肝移植则适用于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可同时解决肝功能障碍和肿瘤问题。介入治疗和靶向治疗则适用于部分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通过局部或全身治疗,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此外,综合治疗模式,如手术切除联合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也已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策略,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肝癌虽然预后较差,但通过提高对早期症状的认识,加强自我监测,定期体检,早诊早治,仍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医患双方应共同努力,积极面对肝癌,争取最佳治疗效果。
李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