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症,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慢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收缩压(高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低压)≥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95%)和继发性高血压(由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引起)。早期识别和干预高血压至关重要,因为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病等严重并发症。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包括早期干预、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和长期管理。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旨在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风险。
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首先,合理膳食是控制血压的关键。减少盐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限制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有助于降低血压。其次,适量运动也是降低血压的有效手段。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此外,控制体重、戒烟和限酒也是降低血压的重要措施。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和ARB类药物。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压,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压水平、合并症和药物耐受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定期监测血压对高血压患者至关重要。通过家庭自测或医院测量,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血压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
总之,高血压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通过个体化治疗和长期管理,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风险。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压,以维护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情绪管理: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波动剧烈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因此,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合理释放压力,对高血压患者至关重要。
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差会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必要时可寻求医生的帮助。
定期复查: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血压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遵医嘱:高血压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以免血压波动过大。
预防并发症:高血压患者应积极预防心脏病、中风、肾脏病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也应加强对高血压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共同战胜高血压带来的健康威胁。
靳亚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