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过敏反应:症状、预防与治疗

2025-09-28 21:22:54       3029次阅读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由于其生长迅速和侵袭性强,化疗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疗药物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仔细识别和处理。本文将深入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过敏反应机理、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过敏反应机理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过敏反应,是由于化疗药物作为外来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异常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涉及免疫系统的多个层面,包括抗体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I型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外来物质(如化疗药物)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当再次接触相同物质时,IgE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受体结合,导致这些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等过敏症状。

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症状(如皮疹、瘙痒、红斑)、呼吸系统症状(如喘息、呼吸困难)、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低血压)。此外,还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在化疗过程中,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化疗,并进行紧急处理。

紧急处理

紧急处理包括立即停药、抗组胺药物治疗、皮质类固醇使用以及必要时的氧气支持。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可以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过敏症状;皮质类固醇如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等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过敏症状;氧气支持可以改善低氧血症,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这些措施可以帮助缓解过敏症状,减少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

预防措施

1. 病史询问:在开始化疗前,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包括药物、食物等过敏情况,以评估过敏风险。对于有明确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化疗药物。 2. 药物预处理:化疗前给予抗组胺药物和皮质类固醇预处理,以降低过敏反应的风险。预处理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引起的免疫激活,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3. 剂量调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耐受性,适时调整化疗药物的剂量。对于年老体弱、肝肾功能不全等高危患者,应适当减量化疗,以降低过敏反应的风险。 4. 严密监测:化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过敏症状,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监测项目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以及皮肤、呼吸系统等过敏症状。

治疗方法

对于已经发生的过敏反应,治疗不仅包括上述紧急处理措施,还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如维持血压稳定、控制心律失常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更换化疗药物或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可能需要长期口服抗组胺药物和/或皮质类固醇进行维持治疗,以控制过敏症状。

总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过敏反应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通过了解过敏反应的机理、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这一并发症,提高化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化疗相关过敏反应的严重性,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化疗的顺利进行。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如实告知过敏史,共同应对化疗相关过敏反应这一挑战。

赵浩杰

保山市人民医院

下一篇探索LGLL的分子机制: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重要性
上一篇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换药化疗的临床意义与实践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