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胰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胰腺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其细胞来源和生物学行为,可以分为胰腺外分泌癌和胰腺内分泌癌两大类。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类肿瘤的特点、病因、病理变化、常见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
胰腺外分泌癌是胰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胰腺恶性肿瘤的90%以上。这类肿瘤细胞来源于胰腺的外分泌腺体,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强,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相比之下,胰腺内分泌癌较为罕见,占胰腺恶性肿瘤的1-2%,起源于胰腺的内分泌细胞,生长速度相对较慢,转移较少,预后相对较好。
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吸烟、遗传因素、慢性胰腺炎、肥胖和糖尿病等都可能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长期吸烟者患胰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也显著增加。此外,一些基因突变,如BRCA1/2、PALB2、CDKN2A等,也与胰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胰腺癌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胰腺组织的破坏和异常细胞的增殖。肿瘤细胞可侵犯胰腺周围的血管和神经,导致胰腺组织结构的破坏。随着肿瘤的增长,胰腺管受压,可引起胰腺炎、胰管扩张等并发症。此外,胰腺癌还可侵犯胆管,引起胆汁淤积,导致黄疸。
胰腺癌的常见症状包括腹痛、黄疸、消瘦、食欲减退等。腹痛多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隐痛或钝痛,可放射至背部。黄疸是由于肿瘤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所致。消瘦和食欲减退可能与肿瘤消耗、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胰腺癌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有无远处转移。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是胰腺癌病理诊断的重要方法,可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明确肿瘤的类型和分子特征。
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术是胰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对于早期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对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的可能性较小,可采用化疗或放疗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症状。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总之,胰腺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了解胰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等特点,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胰腺癌筛查,以实现胰腺癌的早诊早治。
胰腺癌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法等。早期胰腺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20%以上。而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由于肿瘤已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不足5%。因此,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胰腺癌的预防也非常重要。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慢性胰腺炎患者等,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戒烟、控制体重、改善饮食习惯等。此外,定期体检,尤其是腹部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胰腺癌的早期病变,实现早诊早治。
总之,胰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了解胰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等特点,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胰腺癌筛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姜国香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北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