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曲霉属真菌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以其极强的毒性备受关注。广泛的研究已经证实,黄曲霉毒素与肝癌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亚洲和非洲的某些区域,由于食品储存条件不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问题更为突出,导致这些地区肝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黄曲霉毒素的致癌机制
黄曲霉毒素B1在体内经过肝脏代谢后,可以转化为黄曲霉毒素B1-8,9-环氧化物(AFBO),这种代谢产物具有强烈的致癌性。AFBO能够与DNA发生共价结合,形成DNA加合物,从而引起DNA损伤。如果体内的DNA修复机制无法及时有效地修复这些损伤,就可能导致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激活某些致癌基因或抑制抑癌基因的功能,最终引发肝癌。
黄曲霉毒素的暴露途径
黄曲霉毒素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谷物、坚果、油料作物等在种植、储存、加工过程中若受潮、霉变,就容易被黄曲霉污染。此外,如果动物饲料被黄曲霉毒素污染,这些毒素也会通过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间接进入人体,增加人体暴露的风险。
预防黄曲霉毒素暴露的措施
食品储存
:保持食品干燥、通风、避光是预防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关键。避免食品受潮、霉变可以有效减少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建议定期检查食品储存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必要时使用干燥剂和除湿设备。
食品安全
:购买正规渠道的食品,并注意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可以降低黄曲霉毒素的风险。此外,应避免购买外观有霉斑、异味的食品,这些往往是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信号。
食品加工
:虽然高温加热可以减少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但并不能完全消除。因此,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监控温度和时间,以减少黄曲霉毒素的残留。同时,采用一些物理和化学方法,如吸附剂、氧化剂,也可以有效去除或降解黄曲霉毒素。
定期体检
:对于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脏功能检查和肝癌筛查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早期发现并治疗可能的肝脏疾病,降低肝癌的风险。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
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黄曲霉毒素和肝癌预防的认识,是降低肝癌发病率的重要措施。通过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暴露途径和预防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结语
黄曲霉毒素作为一种隐性的环境致癌物,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改善食品的储存和加工条件,我们可以减少黄曲霉毒素的暴露风险。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肝癌预防的认识,也是降低肝癌发病率的重要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源头上预防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保护肝脏健康,为构建一个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环境贡献力量。
张迎泽
许昌市中心医院鹿鸣湖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