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和第二大癌症致死原因。然而,肠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与一些良性疾病如痔疮相似,导致许多患者未能及时识别肠癌的存在,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本文旨在探讨肠癌与痔疮的不同发病原理,并强调早期识别与肠镜检查的重要性。
肠癌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大便次数增多、便血、大便形状改变等,这些症状在痔疮患者中也较为常见。肠癌的发病原理主要与遗传、饮食习惯、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可能导致某些基因突变,增加肠癌的风险;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以及慢性肠道炎症,均可导致肠道细胞的持续损伤和修复,最终可能诱发癌变。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会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浓度,刺激肠道黏膜,增加癌变风险;而低纤维饮食则会导致肠道内致癌物质与肠道黏膜接触时间延长,增加癌变机会。
痔疮则是由于肛门和直肠下部的静脉丛异常扩张或破裂引起的,其发病原理与静脉压力增加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久坐、便秘、妊娠等因素均可导致肛门和直肠静脉压力增加,静脉扩张,形成痔疮。痔疮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便血(通常为鲜红色)、肛门疼痛和瘙痒等,这些症状虽然与肠癌相似,但在表现形式和特点上存在差异。例如,肠癌患者的便血可能伴有粘液或脓血,而痔疮患者的便血通常不伴有这些情况;肠癌患者的大便形状改变可能为持续性,而痔疮患者的大便形状改变可能为间歇性。
由于这些症状的相似性,肠癌患者容易被误诊为痔疮,从而错过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有研究表明,约1/3的肠癌患者在确诊前曾被误诊为痔疮。因此,提高对肠癌与痔疮不同发病原理的认识,对于肠癌的早期识别至关重要。当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诊断肠癌的金标准,能够直观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发现早期癌变,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此外,粪便隐血试验、CT、MRI等检查手段也可用于肠癌的辅助诊断。
除了肠镜检查外,一些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癌胚抗原)和CA19-9(碳水化合物抗原19-9)也可用于肠癌的筛查和监测。这些标志物在肠癌患者中的水平往往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们并非肠癌特异性标志物,其他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胰腺炎等也可能导致这些标志物水平升高。因此,血清肿瘤标志物通常需要与其他检查手段联合应用,以提高肠癌诊断的准确性。
总结来说,了解肠癌与痔疮的不同发病原理,提高警惕性,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是避免肠癌误诊、实现早期治疗的关键。希望公众能够增强健康意识,对于肠癌的早期症状保持警觉,尽早就医,以提高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也有助于降低肠癌的发病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肠癌的防治贡献一份力量。
张源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茂源南路院区